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

儿科 儿科综合 疾病百科

名称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

描述

在新生儿期因B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i,简称GBS)感染引起的疾病为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B链球菌与围生期感染关系密切,20世纪70年代已证明是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一个重要病原。

预防

GBS型特异抗原为其荚膜多糖,提纯的Ⅰa,Ⅱ,Ⅲ型可用作菌苗,孕妇在妊娠30周若证实无GBS抗体者,经注射Ⅲ型GBS菌苗后,孕妇和新生儿脐血均可产生抗体,新生儿的抗体可持续1~2个月,但多糖抗原对孕妇只有54%有免疫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时肌注青霉素用来预防并不适宜,因为50%的婴儿已在宫内受感染,出生时或生后6h内即有症状,经对照观察在预防菌血症和减少死亡方面均无效,除非在双胎中一个已受感染而用于另一个无症状者。
对高危带菌孕妇合并早产,发热,早破水(大于12h),或疑似绒毛膜羊膜炎者,选择性药物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的早发感染,在妊娠26~28周时检查孕妇是否GBS带菌,对带菌者在分娩时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治疗(首剂2g,以后每4小时用1g),可减少新生儿的带菌和感染,另一方法是产妇临产时用快速抗原检测法(在5h内出结果)来检查产道GBS,对带菌多者用氨苄治疗。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链球菌根据溶血与否分为α(不完全溶血),β(完全溶血),γ(不溶血)三种,Lance-field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将B溶血性链球菌分为18个族,其中A族(GAS)引起咽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并与风湿热和肾炎等有关;GBS则与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有关,GBS根据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原(S物质)不同,分为至少6个血清型:Ⅰa,Ⅰb,Ⅰc,Ⅱ,Ⅲ,Ⅳ型,不能定型者与新生儿疾病无关,新生儿早发感染可由任何血清型所致,晚发感染中90%为Ⅲ型所致。
(二)发病机制
早发型感染由于低出生体重儿防御机制不成熟,母亲带菌多,GBS引起局部羊膜炎,羊膜自该处破裂而诱发早产,羊膜早破<19h的发生率为0.7‰,≥30h者为18.3‰,羊膜完整者胎儿也可受感染,羊膜液含有较低水平的型特异GBS抗体,补体,吞噬细胞和其他非特异性防御成分,是很好的GBS培养基,胎儿吸入受感染的羊水,可导致胎儿和以后新生儿的肺炎,菌血症和败血症休克。 血清GBS特异荚膜多糖抗体IgG水平>2µg/ml时,可加强白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并能杀死GBS,未成熟儿缺乏来自母体的型特异抗体,易发生GBS感染,一旦发生,可使未成熟儿本来已有的调理吞噬作用的缺陷进一步受累。
早发型GBS感染是以菌血症,肺炎及肺动脉高压为其特征,败血症后期可发生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肺部粒细胞浸润,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肌功能障碍,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和DIC。
晚发型GBS感染的发病与患儿早期带菌有关,当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破坏了黏膜屏障,GBS便乘虚繁殖,产生大量GBS Ⅲ型荚膜多糖抗原,或母亲自身抗体减少等原因,GBS骨髓炎的发病是由于早发型GBS菌血症,虽无症状,但可将细菌接种入受伤的骨骼(肱骨)中,而后引起局限性的骨髓炎,患儿可无全身症状,由于患儿已产生少量抗体,血中Ⅲ型特异IgG抗体升高,可使感染局限于干骺端。

症状

昏迷
菌血症
面色青紫
鼻煽
泌尿系感染
败血症
呼吸急促
肺血增多
脑膜炎
惊厥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1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骨髓炎

治疗科室

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7-14天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粪细菌培养
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
抗链球菌型M蛋白抗体
脑脊液细菌培养
尿常规
胸部平片
脑电图检查
心电图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