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儿科 儿科综合 疾病百科

名称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描述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又叫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它是由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黄疸。由血型抗原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多见于几种抗原性强的血型,如RH血型。
 

预防

1.Rh阴性妇女
(1)如需要输血则应先检验Rh血型,输Rh同型血,如输入血型不同血,立即肌注Rh(D)IgG,按输入1ml血用20µg计算。
(2)怀孕8周后引产或分娩Rh阳性婴儿后,3天内肌注抗Rh(D)IgG 300µg,如有使胎儿血流入母体增加的特殊情况,如多胎,前置胎盘等,剂量加倍。
(3)羊膜穿刺术后均肌注抗Rh(D)IgG 100µg。
(4)Rh阴性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开始服用苯巴比妥,每天30~60mg,分2~3次口服。
(5)宫内输血,当B超或羊水测定发现胎儿有严重受累时,胎儿未满33周,可做宫内输血以挽救胎儿,输Rh阴性“O”型浓缩红细胞血至胎儿腹腔,20~22周输20ml,24周40ml,32周100ml,每隔1.5~3周输1次。
(6)测定羊水L/S比值,若肺已成熟可考虑提前使胎儿娩出。
2.Rh阳性妇女: 既往有娩出新生儿严重黄疸,贫血史者,应做除D抗体外的其他Rh血型抗体检查。
3.预防胆红素脑病: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预防早产及宫内生长落后。出生后应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酸中毒,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引起溶血及抑制肝酶活性药物。避免高渗性药物输注。供给营养时防止游离脂肪酸过高。

病因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期间对自己缺乏的胎儿红细胞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经胎盘传入胎儿体内所产生的溶血性贫血。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6个,其中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较常见,且溶血的程度较重。Rh血型抗原来源于第1对染色体上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共有6个抗原,即C、c、D、d、E、e,其中D抗原最早被发现且抗原性最强,故凡具有D抗原时,称为Rh阳性。至今尚未鉴定出d抗原的存在,仅为理论上的推测,故以d表示D的缺乏。DD和dD为Rh阳性,dd则表示Rh阴性。
尽管胎盘作为屏障可阻止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但仍可发生少量的渗透(经胎盘失血)。一旦胎儿红细胞抗原与母亲不合,使母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经胎盘输入胎儿体内,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就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应用酸溶解技术可测出在妊娠3 个月时,约有1/15 孕妇血循环中出现胎儿红细胞。在正常妊娠期间,胎血进入母体循环的量很少,一般0.2ml 的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从而可刺激母亲产生抗体。大量的经胎盘失血还可见于自动或人工流产、宫外孕、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以上均易造成母体对胎儿红细胞致敏。对ABO 血型不合的双亲,其子代Rh 溶血病的发生率低,原因是主要血型抗原不配合,使胎儿血在母体内很快被抗A 或抗B 凝集素所破坏,从而减低Rh 抗原的致敏作用,减少了Rh 溶血发生的机会。
病理生理
胆红素的排泄主要靠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的形式。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产生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减少,加之YZ2 种转运蛋白缺乏,使胆红素从肝细胞转运至胆管系统发生障碍,这都是构成血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Rh血型不合时,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先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在巨噬细胞调理和抗原提呈作用下,需经相当的时间才能释放出足够量的Rh 抗原,再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抗Rh 抗体。这种继发的免疫反应发展缓慢,需时2~6 个月。母亲首次产生的抗DIgM 因含量低,存在时间短,不能通过胎盘,并不构成对胎儿的威胁。只有当原发反应后再次怀孕,可很快发生次发免疫产生IgG 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在IgG 的4 种亚型中,以IgG1 和IgG3 的抗D 抗体最多见,如二者同时存在则往往溶血严重。
Rh溶血病发生在第1 胎一般只见于孕母以前曾接受过血型不合的输血或孕母的母亲Rh 阳性,使孕母在胎儿时产生过抗Rh 阳性抗体的初发反应,当自己怀孕Rh 阳性胎儿时,可很快出现次发免疫反应而导致胎儿溶血,即所谓Taylor 提出的“外祖母学说”。
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胎儿Rh 阳性和母亲Rh 阴性时,但母亲为Rh 阳性时亦可发生。如母亲为ee、cc,而胎儿为E 或C 时,母亲可产生抗E 或抗C抗体。我国汉族人群中,RhCCDeeCcDee 约占半数,且RhE 的抗原性仅次于D,故上海报道母亲Rh 阳性的Rh 溶血病占整个Rh 溶血病的1/3 以上。北京儿童医院1974~1994 年,20 年间共收治Rh 溶血病71 例,占新生儿溶血病的4.6%,其中母亲为Rh 阳性的溶血病占1/4。

症状

颅内出血
肝脾肿大
死胎
胎儿水肿
腹水
心包积液
凝血障碍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治疗科室

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6月

治愈率

98%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医学检查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血型鉴定
尿常规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抗人球蛋白试验
球形红细胞
血常规
有核红细胞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