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内套叠

外科 疾病百科 肛肠科

名称

直肠内套叠

描述

直肠内套叠(intrarectalinvaginate)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过外缘者。又称直肠内脱垂、隐性直肠脱垂或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等,本病是出口性梗阻性便秘的常见类型之一,多发生在直肠远端,部分患者可累及直肠中段。由于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时,套叠多已复位,故临床诊断困难,只有通过排便动态造影才能明确本病诊断。

预防

1、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尤其是香蕉、蜂蜜类润肠通便食物。
2、不要久站久坐,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
3、每天定时大便,(没有大便也要定时到厕所做排便条件反射训练),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
4、便前便后坐浴熏蒸,保持肛门的清洁。
5、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喝一杯温盐水或凉白开水,以促进肠蠕动。
6、如果大便干燥的情况下,能够适当服用润肠通便的药物,如:非比麸,不可自己随便乱用泻药,排毒药、芦荟胶囊等,长期服用不仅会加重便秘而且会形成药物依赖性。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人认为直肠冗长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数作者认为直肠内脱垂是一明确的功能性直肠疾病,并将直肠内脱垂视为直肠脱垂的前期,极可能发展为直肠脱垂,亦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直肠内黏膜松弛,长期用力排便导致粪便将直肠黏膜向远端牵拉,形成黏膜的移位有关,张连阳等应用经腹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发现此类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脱垂及后倒等盆底脱垂的病理改变。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其机制可能是:直肠下端内的粪便引起便意,在该部分粪便排出的同时,直肠黏膜向下脱垂阻塞肠腔,使近端肠内容物不能进入直肠远端,愈用力阻塞愈明显,便意愈重,但当腹部放松后,黏膜回缩,肠腔开放,近端粪便进入远端直肠,故可再次解出少量粪便,直肠指诊提示直肠腔内黏膜松弛,并且黏膜堆积,手指被黏膜包裹,肠腔变小,排粪造影可见典型的黏膜脱垂呈杯口状的影像。
2.分类:根据套叠的鞘部以及套入部累及的范围,直肠内套叠可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全层直肠套叠2类。

症状

排便不尽感
排便频率异常
黏液便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2%–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便秘

治疗科室

外科
肛肠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5-7周

治愈率

98%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肠镜
造影检查
排粪造影检查
盆底肌电图
肌电图

建议食物

鸡肉
芝麻
青豆
黑豆

饮食禁忌

红葡萄酒
鸭血(白鸭)
鸡爪
鸡翅

建议饮食

羊肉汤面
羊肉番茄汤
煎芝麻地瓜饼
芝麻土豆
小米素羹
小米面甜沫
蚕豆粥
鲜蚕豆紫菜汤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