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产科 妇产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描述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其相对构成比为5%~20%。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的血管管道,胎儿期肺尚无呼吸作用,故大部分血液不进入肺内,由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转入主动脉,其主要功能是将含有氧气和养料的右心室血转运至主动脉,以满足胎儿代谢的需要。出生后随肺部呼吸功能的发展和肺血管的扩张,动脉导管失去其作用而逐渐闭塞。出生后若导管依然开放,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预防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该病系多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包括遗传因素和母体感染,母体用药,环境因素,代谢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患先心病,其子女患先心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有些先心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如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要见于女性,各类遗传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先心病的存在,如Nonan综合征患者50%存在心脏畸形,其中肺动脉瓣狭窄约占60%,心房间隔缺损和肥厚性心肌病占20%,先心病可由单基因突变,多基因遗传和染色体畸变引起,遗传学认为先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在环境因素(致畸因子)的触发下形成。
2.母体疾病
主要是母亲在妊娠期感染或患其他疾病,妊娠初期感染风疹病毒的母亲,其子女易患肺动脉口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孕妇易产下动脉导管未闭或心室间隔缺损的婴儿,引起先心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是否导致畸变与病毒的种类,感染时间有关,1型糖尿病的妇女,所生婴儿的3%~5%发生各种类型的先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孕妇等均易产下伴有先心病的婴儿。
3.药物
孕妇服用激素类药物可使先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倍;妊娠早期服用苯妥英钠可导致心血管畸形;长期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磺丁脲)且孕期继续服用可导致胚胎出现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在妊娠第40~50天服用药物很可能是先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4.早产
早产儿尤其体重低于2500g的婴儿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室间隔缺损的较多,与未有足够时间发育有关。
5.高原环境
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的婴儿较多。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在正常的左位主动脉弓,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肺总动脉分叉处,在少数的右位主动脉弓,导管则位于无名动脉根部和右肺动脉之间,胎儿期肺尚无呼吸功能,故大部分血液不进入肺内,由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转入主动脉,开放的动脉导管是生存所必须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出生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迅速闭合,导管的中层变为纤维结构,管腔闭合而形成纤维条索,谓动脉导管韧带,95%的婴儿在出生后1年闭塞(其中80%的婴儿在出生后第3个月闭塞),如此时仍未闭塞,造成肺动脉水平的左→右分流,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
2.病理生理
(1)左向右分流:在无并发症的动脉导管未闭,由于主动脉压力不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总比肺动脉高,产生连续的肺动脉水平的自左向右分流,临床上产生连续性杂音,肺充血,分流量的多少取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大小,动脉导管的粗细以及肺血管阻力的高低。
(2)左心室肥大:由于未闭动脉导管的自左向右分流使肺血流量增加,因而左心房的回血就相应增加,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增加,加之左向右分流使体循环血流减少,左心室代偿性地增加作功,从而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出现衰竭。
(3)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未闭的动脉导管较粗时,分流至肺动脉血量大者可引起肺动脉压增高,最后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衰竭。
(4)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随着病程的发展,肺动脉压力不断增加,当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产生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转变为艾森门格(Eisenmenger)综合征,临床上出现差异性发绀。
(5)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宽:这是由于在心脏舒张期,主动脉的血液仍分流入肺动脉,体循环血流量减少所致。
3.与妊娠的相互作用 由于临床诊断简单,儿童期行分离动脉导管术常可治愈,所以和妊娠关系不大,导管细而分流少且肺动脉压正常者,除在分娩期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外,孕产期多经过顺利;如存在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大量的主动脉血向肺动脉分流,如伴有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引起显著肺动脉高压,使血液分流逆转,出现发绀,进一步使子宫动脉氧饱和度下降,可危及胎儿,孕妇先是左心衰竭,继而右心衰竭,心力衰竭是此类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

心力衰竭
紫绀
咯血
杵状指(趾)
胸闷
乏力
发绀
气喘

医保范围

患病率

本病少见,发病率约为0.0001%-0.0005%

易感人群

新生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肺动脉口狭窄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心室间隔缺损

治疗科室

妇产科
产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8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医学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搏动征

建议食物

赤砂糖
鸡蛋
鹌鹑蛋

饮食禁忌

啤酒
江米酒
黄酒
白酒

建议饮食

香菇白菜羹
生菜鸡丝
菠菜粥
素炒空心菜
黄花菜炒木耳
菠菜橘子汁
鸡蛋芹菜炒饭
香菇炒菜花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