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棘球蚴病

外科 疾病百科 神经外科

名称

脑棘球蚴病

描述

人体感染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预防

脑棘球蚴病日常预防
主要应加强流行区的处理和管制,严格肉食卫生检疫,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当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被羊吞食后,即可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肠系膜静脉随血流进入肝脏,肺脏发育为包虫囊(棘球蚴),包囊内充满透明的或乳白色的囊液,囊液不凝固,有很强的抗原性,此外包囊内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并可产生子囊,孙囊,当受感染的羊的新鲜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二)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发育为棘球蚴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约第3周末即发育为棘球蚴,到第5个月可长至1cm大小,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则可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由于两层包膜间很少粘连,故手术时极易剥离,内囊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生发层系寄生虫本体,可形成育囊,子囊,原头蚴(统称棘球蚴砂),当包囊破裂,原头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肿,棘球蚴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可引起脑实质损害造成癫痫发作及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症状,巨大的包囊尚可压迫破坏颅骨,椎管内棘球蚴病以占位压迫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侵犯神经根则可引起剧烈疼痛。

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视力障碍
颅内压增高
恶心
感觉障碍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3%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癫痫

治疗科室

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2–6个月

治愈率

50–70%

常用药物

阿苯达唑片
阿苯达唑胶囊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脑血管造影
颅脑超声检查
颅脑CT检查
皮内试验
血液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阿苯达唑片
阿苯达唑胶囊

药物详细信息

万灵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湖北广济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四川天德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华意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武汉东信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仙翁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重庆科瑞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福清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诺得胜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鞍山九天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片)
湖北美宝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辅仁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通化仁民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湖北仁悦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白云山制药总厂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福州海王福药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湖北仁悦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浙江万晟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福建太平洋阿苯达唑胶囊(阿苯达唑胶囊)
河南凤凰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龙晖药业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吉林金恒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