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

内科 心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窦性停搏

描述

窦性停搏(sinusarrest)又称窦性静止(sinusstandstill),窦性间歇、窦性暂停等,是指窦房结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根据心脏起搏点停搏可分为窦性停搏、房性停搏、交接区性停搏、室性停搏、全心停搏,临床上以全心停搏(心脏停搏)、心室停搏、窦性停搏为最重要。根据停搏的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窦性停搏、继发性窦性停搏2种。根据停搏的时间可分为短暂停搏、较久性停搏、永久性停搏3种。

预防

经常性定期用仪器检测心率,注意相关指标与自觉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诊治,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原发病。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有关药物。预防劳累、紧张、烟酒刺激。

病因

发病原因
心脏器质性病变
原发性窦性停搏较多见,主要是窦房结本身的损害,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频死性停搏即为各种疾病晚期的临终前表现。此外,心脏外伤或心脏外科手术时损伤窦房结,可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窦性停搏,冠状动脉造影等也可导致窦性停搏。
窦房结起搏细胞受抑制
炎症、纤维化、退行性变等都可抑制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使其暂时或永久性地丧失自律性,此时窦房结自律性强度属0级,出现窦性停搏。
心律失常
继发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短暂性窦性停搏(2~4s):最常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刺激迷走神经以及药物治疗或食管调搏术超速抑制后,室上性心动过速被突然纠正后而发生的窦性停搏,多为短暂发生。
药物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可致窦性停搏:如洋地黄,奎尼丁,利舍平,胺碘酮等,近来有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氟卡尼,安他唑啉,三磷腺苷(ATP)致窦性停搏的个案报道。
其他因素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对窦房结功能抑制作用致窦性停搏:例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刺激咽部,气管插管等,正常人有时也可发生。高血钾,低血钾亦可引起窦性停搏。

症状

黑蒙
意识障碍
晕厥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5%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阿-斯综合征

治疗科室

内科
心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6周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心电图

建议食物

鹿肉
蜂蜜
鸡蛋
鸭肝

饮食禁忌

啤酒
白酒
白扁豆
猪油(板油)

建议饮食

蜜饯山楂
木瓜生姜蜂蜜粥
人参蜂蜜粥
小麦粥
杂粮粥
蔬菜杂烩粥
豆薯小米粥
花生杏仁粥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