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肠梗阻

产科 妇产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妊娠合并肠梗阻

描述

妊娠期肠梗阻对母儿来说是一严重并发症,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使孕期肠梗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医患双方对放射线检查,麻醉、手术的顾虑,常使诊断和手术延误而导致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增加。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肠梗阻分成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根据病变部位,梗阻程度和病程发展快慢还可分为高位和低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预防

虽然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怀孕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增高,使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慢;以及怀孕后容易发生便秘,使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加上增大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具体到消化,本来受妊娠生理影响,胃肠蠕动就有所减慢,而她又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并堆积在肠管内,加上平时缺乏运动,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因而造成食物性肠梗阻。当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孕妇子宫表面积大,吸收毒素多,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可能更快更严重(国内有报道指出,当罹患该病时,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6.6%,胎儿死亡率达44.40/o)。鉴于此,孕妇如若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时,应高度警惕肠梗阻,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卧床多、活动少会增加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所以,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适当运动(如散步等)。多吃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吃动物性食物,尤其不要吃太多含高蛋白且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肉类食品可煮至熟烂后再吃。对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经常便秘者,平时更应多活动、多饮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此外,积极防治各种孕期并发症,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举措之一。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机械性肠梗阻约占9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由粘连引起,其次有肠扭转,肠套叠,先天畸形,炎性狭窄,嵌顿疝和腹部肿块等。
(二)发病机制
妊娠期增大的子宫推挤肠袢,加之以往的粘连使肠管受压或扭转而形成梗阻,肠系膜过长或相对过短受妊娠子宫推挤可使小肠顺时针扭转发生肠梗阻,妊娠期肠梗阻的发生常在孕4~5月子宫由盆腔升入腹腔时,或临产前胎头下降入盆时及产褥期子宫缩小肠袢急剧移位而发生肠扭转,国内张璐芳,祝国兰等(1996)共报道妊娠期肠梗阻8例,其中7例发生在妊娠晚期,产褥期1例,妊娠期子宫表面积增大,肠梗阻以后吸收毒素多,使病情发展快,加之妊娠期发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时,临床医师不易考虑到外科原因的本病而使发病早期延误诊断或诊断错误,导致发病后病情严重。
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肠梗阻分成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根据病变部位,梗阻程度和病程发展快慢还可分为高位和低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梗阻以上部位肠蠕动增强,以克服肠内容通过障碍,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积贮而膨胀,肠管扩张,肠壁水肿,最后导致肠蠕动乏力,同时液体漏出至腹腔,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或仅存少量粪便,绞窄性肠梗阻因血供中断,首先静脉回流受阻,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随病程进展继而出现动脉血运障碍,血栓形成,肠管变紫黑色,变薄,缺血导致坏死,穿孔,死亡率可高达20%~30%,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肠梗阻发生后出现液体丧失,肠膨胀,毒素吸收和感染,休克,如不能及时诊治最后致呼吸,循环,泌尿各系统重要器官衰竭而死亡。

症状

气过水声
急腹症
肠鸣
排气障碍
反射性呕吐
阵发性肠绞痛
腹胀
腹膜刺激征
腹痛
恶心

医保范围

患病率

发病率约为0.008%-0.01%

易感人群

孕产期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治疗科室

妇产科
产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4-6周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9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血常规
移动性浊音
腹部透视
腹部平片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