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妇产科 妇科 疾病百科

名称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描述

有遗传性乳腺癌倾向的家族中,乳腺癌患者或其一、二级血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则此家族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家族,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现家族性卵巢癌的文献报道,Lynch等于1972年首次描述了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并于1992年定义了3种明确的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
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即LynchⅡ型)。
②遗传位点特异性卵巢癌综合征。
③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后者为3种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预防

BRCA1基因结构庞大,因而使筛查工作相当繁琐,目前已将多种筛查技术结合,如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化梯度凝胶电泳,异源双链核酸分子测定,化学裂解错配,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杂交法,蛋白质截断试验及直接测序等应用于BRCA1突变的检测。
癌症监测:有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族成员,有必要进行终身癌症监测,监测内容包括:
①18~21岁起每月1次乳腺自检;25~35岁起每年或每半年1次由临床医师对乳腺进行检查;25~35岁起每年1次乳腺摄片。
②25~35岁起每年或半年1次的盆腔检查,阴道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彩色血流多普勒观察卵巢血流情况。

病因

(一)发病病因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多变的遗传外显特性,1991年Narod等确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并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17q12~23,1992年此基因被命名为BRCA1,国际乳腺癌连锁协作组依据证实了BRCA1与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关系,并将BRCA1基因限定在17qD17S250~17S588,1994年7月Skolnick研究组成员完成了BRCA1的定位克隆,BRCA1位于17q17S1321~D17S1325,由22个编码外显子组成,占据100kb的基因组DNA,转录产物7.8kb,编码蛋白含1863个氨基酸,BRCA1蛋白的氨基末端存在锌指结构,提示具有转录调节功能。
(二)发病机制
明确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者,在病理分类上以浆液性囊腺癌为主,BRCA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BRCA1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编码抑癌蛋白,对肿瘤生长产生降调节,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早发性家族性乳腺癌与卵巢癌都有BRCA1生殖细胞基因突变,BRCA1携带者在50岁时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为73%和29%,有BRCA1基因存在者,当其发生癌基因突变,BRCA1表达下降,则具有较高的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度,也易发生该类有关的癌肿。
实际BRCA1表达在东西方人群,不同地缘因素和人种因素,与性激素,卵巢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等也直接有关,所以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症状

乳房肿块
异常子宫出血
胸痛
乏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12%

易感人群

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乳腺癌

治疗科室

妇产科
妇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0天

治愈率

40%

常用药物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甲睾酮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腹腔镜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氟尿嘧啶注射液
甲睾酮片
西黄丸
苯丁酸氮芥片
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
复方斑蝥胶囊
己烯雌酚片
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
尿嘧啶替加氟片
鲑降钙素注射液
醋酸甲羟孕酮片
复方环磷酰胺片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

药物详细信息

圣泰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力生制药甲睾酮片(甲睾酮片)
孚泰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倍恩(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
海普氟尿嘧啶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
宜利治(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
密盖息(鲑降钙素注射液)
留可然(苯丁酸氮芥片)
瑞晴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乐仁堂西黄丸(西黄丸)
南京瑞尔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金花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精一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同仁堂西黄丸(西黄丸)
天士力西黄丸(西黄丸)
柯爱立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合肥久联己烯雌酚片(己烯雌酚片)
九寨沟西黄丸(西黄丸)
金世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深圳三顺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
博莱优福定尿嘧啶替加氟片(尿嘧啶替加氟片)
益民醋酸甲羟孕酮片(醋酸甲羟孕酮片)
信谊醋酸甲羟孕酮片(醋酸甲羟孕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