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淀粉样变性病

儿科 儿科综合 疾病百科

名称

小儿淀粉样变性病

描述

小儿淀粉样变性病(pediatricamyloidosis)是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特别在肝、脾,肾、心脏、肾上腺,胰脏、胃肠组织、气管壁和血管壁内,淀粉样蛋白与碘接触时发生棕色反应,像淀粉一样,因此而命名。小儿极少见。

预防

本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预防重点:一是积极防治慢性感染性疾病,二是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淀粉样变性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理化因素
在动物实验中,可用细菌毒素如大肠埃希杆菌内毒素,以及抗毒素,血清,核酸,血浆球蛋白,甲胆蒽,胶状硫,硫脲嘧啶,黏多糖及γ射线等理化因素来制造淀粉样变性的模型,不过最常用的是酪蛋白,将10%酪蛋白5ml给兔子做皮下注射,每周2次,3个月后即可发生淀粉样变性。
2.免疫因素
淀粉样物沉积多伴有慢性或复发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如结核,瘤性麻风,梅毒等疾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差别很大,据报道,印度约3/4(150/200)的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系结核病引起,而北美极少,瘤性麻风伴发淀粉样变性以非洲,印度,东南亚,南美等地多见,发病率为3%~33%,其他如慢性骨髓炎,烧伤,截瘫伴褥疮,慢性肾盂肾炎,血吸虫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也较常并发此病,皮下注射海洛因(二醋吗啡)致慢性化脓性皮肤感染,以及有报道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这些都支持了淀粉样物是抗原-抗体反应之结果,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直接沉积,或是过量的抗原-抗体反应时,淀粉样物是抗体合成中的副产品,有的研究还指出,在这过程中补体起重要作用,此外,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见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报道10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访10年后有3.1%因并发淀粉样变性而死亡;其次为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硬化症,Still病,银屑病关节炎,Reiter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Behcet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及Wipple病等。
有学者认为,淀粉样物是一种生理性物质,正常人体内存在微量,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一旦T细胞功能减退而B细胞功能亢进,则淀粉样物产生就过多,会导致病理改变;或者是B细胞功能有缺陷,产生异常轻链,因其溶解度低而易沉积于组织中,造成淀粉样变性,实验表明,胸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时,淀粉样变性的诱发时间缩短,说明了T细胞功能在发病中的重要性。
3.遗传因素
临床上,淀粉样变性常见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家族性淀粉样物多神经病变,家族性淀粉样物心肌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Alzheimer病,Down综合征和遗传性大脑出血性淀粉样变性等,因而认为淀粉样变性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4.浆细胞疾病
若干浆细胞疾病会发生淀粉样变性,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Osserman等强调了Bence-Jones蛋白与淀粉样变性间的关系,认为淀粉样变性患者的Bence-Jones蛋白具有较大的与某些正常组织相结合的倾向,称之为致淀粉样物Bence-Jones蛋白,Glenner等通过氨基酸序列研究证实了某些淀粉样物纤丝和Bence-Jones蛋白的可变区相同,故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与淀粉样变性密切相关,Glenner等还用胃蛋白酶(pH 3.5,37℃)消化单株Bence-Jones蛋白,制造淀粉样物纤维,结果具有淀粉样物的典型电镜改变和特征性的染色反应,在AL蛋白中,λ轻链与淀粉样变性的关系比κ轻链更为密切,λ轻链也有β-折叠式结构。
5.肿瘤性疾病
有不少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淀粉样变性,如Hodgkin病,恶性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重链病,以及直肠,肺,肝,肾及食管的癌症都可发生继发性淀粉样变性。
6.其他
长期血液透析致AH蛋白过度增加亦可伴发继发性淀粉样变性。
(二)发病机制
淀粉样变性的确切发病原理不甚明了,总体认为,正常人不断有少量淀粉样物产生,而又不断地被机体的溶解机制所消除,两者达到动态平衡而不致有淀粉样物在体内沉积,只有当各种原因使淀粉样物产生过多,或是消除过少,或是两者兼有才使淀粉样物沉积。
在所有的淀粉样变性中,纤丝蛋白都有一种血清前质蛋白,因外界刺激导致能被沉积或被降解为淀粉样物纤丝的前质蛋白过度产生,使其血清浓度增高,或在某种情况下,淀粉样物前质蛋白基因突变使其基本结构改变,是导致淀粉样变性的一个因素,如在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中,外界的某种刺激物促使巨噬细胞产生IL-1,IL-1刺激肝细胞产生大量的SAA,SAA一方面被分解代谢,而另一方面被降解为AA蛋白,在对淀粉样物敏感的小鼠中,给予外源性的SAA后可见其快速地掺合,进入淀粉样物纤丝,在体外,使用来自正常人血清或尿中纯化的天然的β2-M而导致淀粉样物纤丝的形成,从而推测在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性中,由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β2-MG异常升高,而当今透析膜未能减少其浓度,致使异常升高的血清β2-MG为淀粉样变性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如在家族性多神经病变中,因单个氨基酸置换所形成的变异的前清蛋白可使正常的降解过程无效,或可以因形态的改变而导致变异的前清蛋白以淀粉样物纤丝的形式沉积。
在淀粉样变性的发生和发展中,前质蛋白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其易感性,在体外实验证实仅某些轻链的亚型可转变为淀粉样物纤丝,临床上仅15%~20%的多发性骨髓瘤和轻链病患者伴有淀粉样变性,如λⅥ亚组的Bence-Jones蛋白易产生淀粉样物纤丝,这种轻链具有异常的结构特征,至于单克隆轻链被沉积为淀粉样物靠何种机制还不清楚,但从一例与骨髓瘤有关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中显示,淀粉样物存在于巨噬细胞中,而浆细胞中则无,由此推测,浆细胞合成轻链蛋白,接着由巨噬细胞加工产生淀粉样物。
实验观察发现,在正常人的单核细胞和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有一种或多种表面相关蛋白酶,这些酶具有将SAA和AA蛋白分解为较小片段的能力,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不能降解SAA,由此推测,单核细胞的功能紊乱是导致淀粉样变性的又一个因素。
此外,在淀粉样物纤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因子参与,即淀粉样物增强因子和消退因子,从淀粉样变性之前的鼠脾中提取的增强因子可以缩短用酪蛋白诱发淀粉样变性的时间,还已确定,血清中存在着能促进悬浮于琼脂中的AA淀粉样物纤丝溶解的因子,但其在淀粉样变性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尚未明了。
有关在人类淀粉样物沉积的易感性和耐受性方面的遗传因素的作用知之甚少,甚至在淀粉样变性的家族形式中,有缺陷的基因操纵淀粉样物在特异部位沉积的确切机制也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一般认为,淀粉样物蛋白引起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由于这些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时,一部分沉积于血管壁,其余的则弥散到细胞外,组织间隙中,致局部组织增生,肥大,萎缩,导致组织损伤,脏器的功能障碍,在此过程中,各种炎性介质,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参与,并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症状

耳聋
视力障碍
腹水
咯血
腹痛
生长缓慢
喘息
肾功能衰竭
肝脏肿大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尿崩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肺不张
胸腔积液

治疗科室

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

2-4月

治愈率

5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刚果红试验
骨髓象分析
浆细胞
血常规
免疫电泳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建议食物

蜂蜜
鸭蛋
鸡蛋
鹌鹑蛋

饮食禁忌

杏仁
腐竹
白扁豆
螃蟹

建议饮食

素拌芹菜
豆腐乳粥
奶油白菜
苹果粥
奶油苹果
苹果萝卜羊肉粥
西米苹果粥
苹果生菜酸奶汁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