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

儿科 小儿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小儿急性胃炎

描述

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子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炎性病变,若合并有肠道炎症时称为急性胃肠炎。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三种类型,儿童中以单纯性与糜烂性多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急性起病,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嗳气、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水及粘液,也可呈咖啡样。有细菌感染的患儿可伴有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呕吐严重的可伴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服用对胃黏膜刺激性药物,应在饭后服用,必要时减量或换药,管理好腐蚀剂和有毒物质,防止小儿误服;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感染
进食污染微生物和细菌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炎中,多见沙门菌属,嗜盐杆菌及某些病毒等,细菌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偶为肉毒杆菌毒素,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也是引起急性胃炎的一种病原菌。
2.化学因素
(1)药物:水杨酸盐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误食腐蚀剂: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氧氧化钾)引起胃壁腐蚀性损伤。
(3)误食毒性物质:毒蕈,砷,灭虫药,杀鼠剂等化学毒物,均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
3.物理因素
进食过冷,过热的食品或粗糙食物均可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
4.应激状态
某些危重疾病如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休克,大面积灼伤等,使患儿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是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5.蛋白过敏
外源性蛋白过敏引起胃炎,在牛奶或牛奶制品喂养的婴儿中尤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1.外源性病因
可严重破坏胃黏液屏障,导致氢离子及胃蛋白酶的逆向弥散,引起胃黏膜的损伤而发生糜烂,出血。
2.应激状态
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进一步使黏膜上皮的线粒体功能降低,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胃黏膜的糖原贮存减少,而胃黏膜缺血时,不能清除逆向弥散的氢离子;缺氧和去甲肾上腺素又使碳酸氢根离子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性炎症。

症状

恶心与呕吐
腹部不适
用药过程中出现…
黑便
腹痛
脱水
恶心
厌食
嗳气
反复呕血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休克

治疗科室

儿科
小儿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7-30天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粪便隐血试验(OBT)
便常规
胃液潜血试验
腹腔穿刺
内镜检查
胃镜

建议食物

鸡蛋黄
芝麻
南瓜子仁
黄豆粉

饮食禁忌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田螺

建议饮食

香菇油菜包
鱼香油菜心
油菜粥
山楂桑椹粥
山楂麦芽饮
猕猴桃西米粥
猕猴桃苡仁粥
鲜柠檬汁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