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

外科 普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腹壁切口疝

描述

腹壁切口疝(incisionalhernia)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切口突出的疝。这种疝无真正的疝囊。多见于腹部纵形切口区,尤其是正中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发病率占疝的1.7%左右,很少发生在一期愈合切口。在切口发生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达10%~30%。
腹壁切口疝病因与原手术时患有的全身和局部因素有关。切口感染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预防切口感染乃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最重要的措施。

预防

防治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等症状。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腹壁肌肉力量。戒烟戒酒,控制糖尿病,摄入足够营养,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病因

病因与原手术时患有的全身和局部因素有关。
这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预防切口感染乃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最重要的措施。
切口类型。切口疝多见于直切口,腹壁各层肌肉(除腹直肌肌纤维为纵行走向),腱膜和筋膜的纤维以及神经均为横形走向,直切口势必切断上述各层组织,此外,缝合后的直切口始终承受着横向牵引的张力,如腹壁薄弱,腹腔内压力高,很易发生切口裂开,显然,横切口的切口疝发生率远低于直切口,腹壁各层组织的横向张力也有利于横切口的对合。
腹壁薄弱或患有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患易诱发切口疝,故多见于年老、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其他与原手术有关的因素为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腹壁强行对拢或缝合时腹壁各层组织未准确对合,缝合材料使用不当等。

症状

腹痛
疝区的疼痛或坠胀感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腹痛

治疗科室

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

2-4周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医学检查

腹部外形触诊
腹部外形检查
腹部平片

建议食物

鸡心
鸡肝
鹌鹑肉
南瓜子仁

饮食禁忌

腐竹
白扁豆
虾米
螃蟹

建议饮食

莲子淮山猪肉汤
杏鲍菇猪肉汤
党参老鸽汤
党参百合粥
茯苓柚子饮
白芷茯苓薏苡仁粥
玉米粉燕麦粥
燕麦粳米粥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