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小儿硬脑膜下血肿
描述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hematoma)是指由于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硬膜下的出血,血液在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内的蓄积造成的颅脑损伤,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预防
一般预防
重视围生期工作,防止早产,难产,提高接生技术,防止新生儿颅脑损伤,看护好各年龄段小儿,防止脑外伤,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防止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由于外伤引起,新生儿由产伤引起,部分患儿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引起,如维生素K缺乏或血友病导致的自发性出血。
(二)发病机制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3天内出现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其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脑膜外血肿,原因为小儿脑组织弹性好,颅骨内板较为光滑,故对冲性损伤引起的硬脑膜下血肿较成人少的多,在年长儿童,常合并有严重的脑挫裂伤,破裂的脑皮质动静脉出血,可使血液直接流入硬膜下腔形成血肿,又称复合型硬脑膜下血肿,此型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常常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并存,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短期内形成脑疝,预后较差,在婴幼儿,急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轻微的头部外伤后,出血来自于静脉窦或桥静脉的撕裂,多数无明显的脑挫裂伤,称为单纯性硬膜下血肿;患儿通常小于2岁,常因头部外伤时,颅骨变形和脑组织移位,使硬膜下腔内桥静脉的穿行段受到牵拉以致破裂出血,静脉性出血缓慢,而且脑原发性损伤也比较轻,所以病程发展较缓,预后也较好。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新生儿中也可发生,多继发于分娩性脑损伤,损伤是由于产程中产道的挤压力和应用产钳,胎头吸引器所引起,出血多来自于桥静脉和硬膜窦的撕裂,患儿可在生后几小时内表现为短暂的无症状期,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前囟膨隆张力增高,同时可伴随有局部神经体征如:肢体肌力减弱,瞳孔扩大或局灶性癫痫发作,如果出血量多,婴儿还可出现出血性休克的表现,诊断能被CT检查所证实,因急性硬膜下血肿主要由塑形完好的凝固血块组成,故经前囟硬膜下腔穿刺引流很少被考虑,常常需要急诊开颅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和出血点电灼止血,婴儿坐位娩出常导致后颅凹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头部过度拉伸导致后颅凹桥静脉和镰幕的撕裂引起,血肿的占位效应可产生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前囟的膨隆及张力增高,当脑干直接受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的障碍,枕下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控制出血点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还有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因为小儿维生素K缺乏或血友病导致的自发性出血引起,先天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脑脊液的过度引流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
症状
昏迷 |
癫痫和癫痫样发作 |
小儿哭闹不安 |
抽搐 |
瞳孔异常 |
前囟张力增高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8%,头部外伤者发病率高达0.5%-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脑疝 |
治疗科室
儿科 |
小儿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一般95%可以完全治愈
常用药物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
医学检查
头颅平片 |
血常规 |
凝血酶原时间(PT) |
尿常规 |
颅脑CT检查 |
颅脑MRI检查 |
便常规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药物详细信息
海南灵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正大天晴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苏州第壹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湖北荷普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山西仟源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海南通用三洋注射用甲硝唑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福建闽东力捷迅注射用甲硝唑(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东北制药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山东鲁抗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