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腹腔肺吸虫病
描述
腹腔肺吸虫病(celiacparagonimiasis)是因并殖吸虫感染而引致的免疫性疾病,是并殖吸虫的囊蚴经肠道进入腹腔、肺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和脏器生长,虫体不同发育期的抗原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改变,由于并殖吸虫以肺脏寄生为主,故有肺吸虫病之称。
1930年我国学者首次报道浙江省绍兴县兰亭2名并殖吸虫感染者,1952年起国内学者对并殖吸虫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及临床等均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了不少新种和新疫区,并在防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预防
1.防止人体感染 在流行区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革除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蜊蛄的习惯,不饮用溪流生水。
2.控制传染源 彻底治疗病人和患有本病的家畜,捕杀对人有害或保虫宿主的动物。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腹腔肺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脏,其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后先在水中发育成毛蚴,继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壳类动物)发育成囊蚴,人在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虾,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遭感染。
(二)发病机制
并殖吸虫童虫游走或成虫定居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1.基本病理
(1)童虫所致的病变:当人吞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等后,囊蚴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壁被溶化,尾蚴逸出,借其强有力的肌肉收缩运动及其腺体所分泌的产物破坏人体组织,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在腹腔内移行损害腹内脏器,组织,产生广泛的炎症和粘连,多数童虫又穿过横膈,游走于胸腔,刺激胸膜产生胸膜炎症,童虫在移行过程中逐渐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肺脏形成囊肿,每个囊肿一般含有两个成虫,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在移行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较卫氏并殖吸虫显著,局部与全身反应均较为强烈,该虫不能在人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产卵,极少进入肺脏形成囊肿,因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块与渗出性腹膜炎,胸膜炎为主要病变。
(2)成虫所致的病变:寄生于人体内的成虫数量一般在20条以内,也可更多,成虫多固定在人体内某一部位,也可沿各疏松组织间游走窜扰,致使病变范围扩大,波及较多脏器,虫体可从纵隔向上,由颈部大血管周围的疏松组织,沿颈内动脉上升,经破裂孔进入颅腔,侵入脑组织,但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的颅内损害是童虫侵入所致。
并殖吸虫感染的基本病理过程可分为3期:
①组织破坏期:虫体移行穿破组织,可引起线状出血和坏死,因而使局部组织形成窟穴状病灶。
②囊肿形成期:窟穴状病灶形成后不久,周围组织就出现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呈棕褐色,四周有肉芽组织增生,并逐渐形成纤维状囊壁,构成本病的特殊病变,称为并殖吸虫性囊肿,囊内含有棕褐色酱状黏稠液体,有时可找到虫体,镜检可见虫卵,夏科晶体,嗜酸粒细胞等,由于成虫有游走习性,虫体可离开囊肿而在邻近形成新的囊肿,成为多房性囊肿,相互间有隧道或窟穴相通。
③纤维瘢痕期:当囊内虫体移行它处或死亡,囊内容物排出或被吸收后,周围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向中心发展,使整个囊肿完全由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瘢痕,并殖吸虫病灶很少会发生钙化。
(3)虫卵所致的病变:并殖吸虫的虫卵可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也见于成虫穿行所经的组织中,由于虫卵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不分泌可溶性抗原,因此引起组织反应较轻微,仅有机械性或异物刺激作用,属于一种异物型肉芽肿反应。
2.主要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
(1)腹腔:虫体在腹腔内移行时,可引起广泛的炎性反应和粘连,同时形成囊肿,多者可有大小囊肿200多个,有的分散在各处,有的聚集成团块,使腹腔表面粗糙不平,大,小肠的浆膜面充血,渗出,并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偶可出现少量腹水,肝脏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后可使肝脏有营养不良变化,汇管区细胞浸润及间质的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等,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常侵入肝脏,肝表面可见童虫移行穿通的窦道或虫穴,肝组织可见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脓肿及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区,有时可见虫体。
(2)胸腔:虫体进入胸腔后,初期常引起渗出性胸膜炎,久之胸膜增厚,在肥厚的胸膜内和胸膜表面都能见到分散或聚集成团的囊肿,肺脏是卫氏并殖吸虫最易侵犯的脏器,其主要病变是形成囊肿,多数位于两肺的纵隔面或肺面的胸膜下层,以及浅层肺组织内,囊肿小者如米粒状,大者可达2cm直径,其中可找到虫卵,童虫或成虫,如虫体侵犯支气管可引起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及气胸等,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感染肺内极少能找到虫卵。
(3)脑及脊髓:有些幼虫尚可沿颈内动脉上行,经颈动脉管外孔,颈动脉管和破裂孔上口入颅中凹,虫体进入颅腔后,穿入脑组织移行,可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并形成多房性囊肿,结节和瘢痕组织等,虫体多自颞叶或枕叶底部侵入大脑,以后也可侵犯白质,内囊,基底节和侧脑室,以右侧大脑较多见,由于病灶为占位性,可使脑室通路阻塞,导致脑室萎陷或扩大,以及视神经受压等,囊肿内可见大量虫卵,有时可见虫体,如虫体进入椎管内侵犯硬膜时,可形成硬膜外或硬膜内囊肿病变,多见于第10胸椎平面以下,个别病例也可累及颈,胸之间的水平。
此外有些幼虫尚可寄生在皮下,肌肉,眼眶,心包等处,但异位寄生的幼虫多不能发育成熟产卵,自感染至成虫产卵需2~3个月,成虫多存活5~6年,长者可达20年。
症状
腹部压痛 |
腹部肿块 |
腹水 |
盗汗 |
腹痛 |
乏力 |
低热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3%-0.0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消化道传播
并发症
肝大 |
治疗科室
传染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40%-60%
常用药物
吡喹酮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皮内试验 |
胸腔积液检查 |
涂片 |
血常规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支气管镜检查 |
建议食物
黑芝麻 |
核桃 |
青豆 |
绿豆 |
饮食禁忌
鹿肉 |
啤酒 |
白酒 |
鸡肝 |
建议饮食
黑芝麻甜奶粥 |
黑芝麻红枣粥 |
黑芝麻山药羹 |
香菇茯苓粥 |
土茯苓黄芪猪骨汤 |
茯苓莲子粥 |
枸杞蒸蛋 |
枸杞子粥 |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
药物详细信息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四川科伦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华润紫竹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广州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湖北绿金子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吉林银诺克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江苏亚邦强生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湖南尔康湘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成都第一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安徽东盛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