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内科 心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描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预防

1.目前对本病尚无很好的预防办法,要加强防治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本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2.患有此病的患者要主动接受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及时选用适宜的降血脂药物坚持治疗。
3.患者要定期检测个人的血脂,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
4.积极预防并发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FH发病原因是LDL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 Goldstein和Brown鉴定出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迄今,已发现数十种LDL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型:
1.Ⅰ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LDL受体,细胞膜上无LDL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所发现突变的半数以上,用抗LDL受体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检测,证实该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几乎不产生或仅产生极微量的LDL受体前体,故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基因为无效等位基因,又称无受体合成型突变,命名为受体-O型(R-O),I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可能包括LDL受体基因点突变,导致终止在编码受体的密码之前;启动子突变阻断mRNA的转录;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突变使mRNA拼接发生异常和大片段基因DNA缺失等,最近发现一例受体阴性型病人,其LDL受体基因的外显子13与内含子15的Alu序列间缺失5.0kb片段,形成外显子13与Alu重组。
2.Ⅱ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细胞膜上LDL受体明显减少,亦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突变的基因可产生LDL受体前体,多数分子量正常,故命名为R-120,分析发现这类受体前体的加工修饰发生障碍,该类突变的分子基础尚不十分清楚,有实验证明,这类LDL受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说明这类前体在结构上并无变化,Scheckman等对类似Ⅱ类突变的一种酵母转换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的这种缺陷主要是NH2端疏水性信号链中单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酶蛋白,结果这种酶蛋白进入高尔基器的速率仅为正常的2%,将酵母酸性磷酸酶的基因在体外诱导类似突变,导致信号链不能脱离受体前体,使其进入高尔基器加工修饰发生障碍,Ⅱ型突变主要影响LDL受体的1区和2区,以错义突变为多见,然而,由单个氨基酸残基替换或小段DNA缺失引起LDL受体在细胞内转运或成熟受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3.Ⅲ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LDL受体可到细胞表面,但不能与配体结合,突变的LDL受体基因分子量基本正常,命名为R-160b-,亦有R-140b-和-210b-,Ⅲ型突变因累及LDL受体1区重复片段2~7或2区重复片段A而干扰受体与配体间的正常结合,研究表明,此类突变的LDL受体前体可被抗LDL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识别,分子量亦比成熟受体的分量小40kD,说明受体前体加工修饰过程正常,然而这类突变的受体结合125I-LDL不超过正常的15%,提示成熟LDL受体与125I-LDL结合异常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受体结合域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已知LDL受体结合域有7个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都具有同源性,因此所编码的DNA序列很容易缺失或形成双倍体出现错误配对,而使受体结合域的结构发生异常,导致与LDL的亲和性降低。
4.Ⅳ类突变
此类突变主要是成熟的LDL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不能被覆陷聚集成族,细胞虽能结合LDL,但不出现内移,亦称内移缺陷型突变,该型突变累及LDL受体的跨膜区(4区)和C端尾区(5区),Lehrman等研究表明,LDL受体基因的17,18外显子单个碱基突变即可导致内移缺陷型,最近的研究还发现,2名Ⅳ类突变的FH纯合子,其LDL受体基因突变为内含子15与3’端非翻译区的18外显子之间的DNA序列分别缺失5.0kb和7.8kb,形成Alu-Alu序列重组,细胞合成的受体均缺乏跨膜域和胞浆域,这种截短的LDL受体大部分分泌到培养液中,仅少部分黏附在细胞表面非覆陷处,虽能结合LDL,但不发生内移。
5.Ⅴ类突变
这一类LDL受体突变是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其特点是LDL受体的合成,与LDL的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这种缺陷的LDL受体与LDL结合并进入细胞后,在溶酶体内两者不能分离而同时被降解。
此外,Lehrman报道,黎巴嫩FH发病率较高,对4名FH纯合子患者的LDL受体基因研究,发现其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突变第二结构域含Cys序列中段的密码突变成终止密码,结果LDL受体缺乏O-连接糖链,跨膜域及胞浆域,共缺失160个氨基酸残基,这种突变的LDL受体基因被称之为“黎巴嫩等位基因”。
最近Kajinami等研究了35例无亲缘关系的FH杂合子受体基因,随后分析此两例家庭成员的LDL受体基因,发现凡是FH患者,均出现相同的异常LDL受体基因DNA片段,由于他们均生长在日本的Tonami地区,这些患者被称为“FH-Tonami”。
(二)发病机制
由于LDL受体的缺陷可产生体内LDL代谢双重异常,即LDL产生增加和分解减慢,其中最突出的异常是LDL从血浆中分解代谢减低,将已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LDL静脉注射进入正常人体内,24h内血浆中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45%;同样的LDL静脉注射入杂合子FH患者体内,24h内血浆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28.7%;而纯合子患者体内LDL平均分解代谢率为17.6%,这些结果支持从杂合子FH到纯合子FH,随着体内LDL受体活性降低加重,LDL从血浆中清除也相应减少。
在FH患者,除了血浆中LDL分解代谢减慢外,还存在体内LDL过多地产生,在LDL受体正常时,部分IDL可直接被肝脏LDL受体摄取而进行分解代谢,另一部分IDL则转化为LDL,而在FH,由于LDL受体缺陷,使IDL的直接分解代谢受阻,造成更多的IDL转化为LDL,所以,FH患者体内LDL的产生明显增加。

症状

血管杂音
结节
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
心绞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有遗传倾向,家庭成员患有本病者,发病率约为0.5%-0.7%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动脉瘤

治疗科室

内科
心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6-8周

治愈率

无法治愈,只能够对症治疗

常用药物

非诺贝特片
辛伐他汀胶囊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4000元)

医学检查

尿铬
尿铬(Cr)
血清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洛伐他汀胶囊
洛伐他汀片
氟伐他汀钠胶囊
非诺贝特胶囊
冠脉康片
辛伐他汀片
辛伐他汀胶囊
舒心宁片
匹伐他汀钙片
薯蓣皂苷片
依折麦布片
苯扎贝特片
阿昔莫司胶囊
非诺贝特片
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

药物详细信息

杭州民生药业非诺贝特片(非诺贝特片)
理舒达(辛伐他汀胶囊)
陕西恒诚制药薯蓣皂苷片(薯蓣皂苷片)
苏之(辛伐他汀片)
乐知苹(阿昔莫司胶囊)
益适纯(依折麦布片)
黑龙江济仁药业冠脉康片(冠脉康片)
天宏药业苯扎贝特片(苯扎贝特片)
永生堂辛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片)
克旨达制药阿昔莫司胶囊(阿昔莫司胶囊)
鲁南贝特辛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片)
久铭舒心宁片(舒心宁片)
百科制药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
万邦医药匹伐他汀钙片(匹伐他汀钙片)
益平(阿昔莫司胶囊)
阿贝他(苯扎贝特片)
北京京丰制药集团非诺贝特胶(非诺贝特胶囊)
北京万生药业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片)
俊宁(洛伐他汀胶囊)
飞马药业洛伐他汀胶囊(洛伐他汀胶囊)
来适可(氟伐他汀钠胶囊)
新达苏(辛伐他汀胶囊)
幸露(辛伐他汀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