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新生儿低体温
描述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时,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正常代谢。所谓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35℃,以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为特征。体温过低的机制是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或二者兼有。因此在新生儿疾病中,凡是能引起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均可因体温过低为主要症状而就诊。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做好围生期保健(尤其是农村)和宣教,加强产前检查,防止妊娠并发症,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产伤。
2.做好保暖: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做好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特别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保证供给足够热量。
3.积极治疗感染:积极治疗引起硬肿症的基础疾病,如感染,颅内出血,畸形,窒息,产伤等。
病因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环境温度低于中性温度以下时,未有效保暖,不能维持体温,常使皮温降到35℃以下,形成低体温。
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
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易出现体温不升。
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婴儿很易引起低体温。
发病机制
1.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在33~35℃时,机体可通过增加产热与失热达到平衡,体温在33℃以下时,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热来补充散热,此时必须使散热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外加热方能使体温恢复至正常,体温低于22℃时,不可能恢复,机体对环境温度处于无反应状态。
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身体受寒冷刺激,都可产生皮肤血管收缩反应,皮温在35℃以上时,这种收缩作用最强,降到35℃以下时,血管由收缩变为扩张,并伴有液体渗出,寒冷刺激引起的周围血管收缩反应可增加体内深部组织的保暖作用,但新生儿这种保暖作用有限,在寒冷刺激较强或持续时间较长时,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便降低。
新生儿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但不能通过增加肌肉活动(寒战)来增加产热,主要是增加氧耗提高新陈代谢率来代偿性产热,生后头几天内这种代偿性产热并不充分,当寒冷刺激强烈时,虽代谢增加,仍不能维持体温,便形成低体温。
2.储存糖原量少: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则内生热不足。
3.棕色脂肪不能利用: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易出现体温不升,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婴儿很易引起低体温。
4.低体温时各系统变化
(1)心血管:在对寒冷刺激有效反应范围内(约低至33℃),心率增快并增强交感神经反应,低于这个范围心率下降,最初减慢很快,以后逐渐下降,心率变慢是由于心肌受抑制,收缩时间延长,以及正常中枢性冲动信息受抑制所致,心律失常在新生儿不常见,用甲皱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低体温)新生儿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襻变形,血流变慢,血球分节淤滞,从肢体血流图可见肢体血流速度变慢,表明新生儿低体温时确有微循环障碍存在,低体温时血压进行性下降,是因心搏出量减少及周围血管扩张所致。
(2)呼吸:婴儿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逐渐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逐渐减慢,如呼吸率不随着体温下降而减慢,提示可能合并肺部病变如肺炎,肺出血等。
(3)血液:由于血管扩张,血浆由周围循环外渗至组织,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增高,低体温时外周血的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常低至10万以下,寒冷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前列腺素(PGI2)是一种强有力的血小板凝聚抑制剂,低体温时其生成减少,已形成的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能力也减弱,二磷酸腺苷(ADP)为一重要的生理性血小板凝聚原,在寒冷影响下,分解ADP的酶的活力降低,防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减弱,新生儿血小板对肾上腺素反应较弱,在低体温时更明显,血浆儿茶酚胺升高至一定程度方能使血小板产生第二凝聚波,大量血小板被耗损,低体温时氧离曲线偏向左侧,氧释放至组织减少,血液pH值下降,是由于组织缺氧,乳酸堆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和CO2潴留所致。
(4)肾功能:寒冷降低了远端肾小管酶的活性,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尤其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产生“寒冷利尿”,随着体温下降血压也下降,血流变慢,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产生尿少或无尿,严重低体温常有氮质血症。
(5)消化系统:低体温时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不良,由于反应减弱,吞咽动作不协调,喂奶时易发生呕吐误吸,故在体温未恢复至正常以前,最好勿经口喂养。
(6)神经系统:体温低于35℃时反应迟钝,低于33℃时处于半昏迷状态,瞳孔开始扩大,低于30℃时对外反应消失,肢体僵硬,呼吸心跳变慢,低于26℃时接近死亡。
(7)代谢:体温下降时机体代谢率也降低,体温每降低1℃,代谢率减少5%,由于胰岛素和己糖激酶活性受抑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过程减少,低体温时给予葡萄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在体温低于33℃时更为严重,此时血糖可反而增高,如再补充葡萄糖倾向于保留在细胞外液,并从细胞内引出水分稀释细胞外液,所以在低体温时给予大量葡萄糖是否合理尚有争议。
(8)感染:低体温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合并感染,新生儿低体温持续24h后,大多合并感染,死后心血培养常可获阳性结果。
症状
昏迷 |
颅内出血 |
败血症 |
氮质血症 |
抽搐 |
反应迟钝 |
室颤 |
低钙血症 |
代谢性酸中毒 |
二氧化碳潴留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新生儿发病率约为0.5%–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败血症 |
治疗科室
儿科 |
儿科综合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4周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胸部平片 |
肢体血流图 |
心电图 |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检查 |
血液电解质检查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药物详细信息
先强药业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
卓峰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白云山天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涟水制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金耀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遂成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新亚闵行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
潜江制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新亚高邮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迪康长江制药地塞米松磷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只楚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海王福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中佳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同源制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西南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三爱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前锋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华润紫竹药业盐酸甲氯芬酯胶(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容生制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古田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
汇元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