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膈肌肋间疝

外科 心胸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经膈肌肋间疝

描述

经膈肌肋间疝(transdiaphragmaticintercostalhernia)是腹内脏器经膈肌由胸壁“薄弱区”膨出而形成的疝,Manrer和Blades(1946)首次报道本病,准确、详细的描述了4例病人,Croce和Mehta(1979)以“肋间胸膜腹膜疝”的名称报道该病。Cole等(1986)命名该病为经膈肌肋间疝。

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综合文献报道,经膈肌肋间疝的常见病因有:
1.外伤
如刺伤,车祸等锐性伤或钝性伤,多合并肋骨骨折,据统计,合并肋骨骨折者占所有病例的83%,外伤所引起的经膈肌肋间疝,自外伤到腹内脏器经膈肌由肋间疝出,一般需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平均约5个月,最早者伤后即可发病,文献记载中有伤后36年才发病的报道。
2.自发性损伤
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因剧烈咳嗽造成肋间肌撕裂,甚至使骨质疏松的肋骨发生自发性骨折,造成胸壁薄弱区。
正常情况下,从肋骨连接到胸骨处缺乏肋间外肌的支持,从肋角到脊柱处则缺乏肋间内肌的支持,构成了胸壁的2个潜在的解剖薄弱区,胸壁的这2个区域更易发生肋间肌撕裂,也更易发生经膈肌肋间疝。
肋间肌撕裂及肋骨骨折使胸壁的完整性破坏,为疝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薄弱区,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外伤性膈肌破裂,膈疝,剧烈咳嗽可加大膈肌破裂口,使腹腔内脏更多的疝入胸腔,最终使腹腔脏器疝入肋间,形成经膈肌肋间疝,有时低位肋骨骨折,断端可刺破相邻的膈肌,造成膈疝,继而发展为经膈肌肋间疝,胸壁薄弱区可发生在胸壁的任何地方,但文献报道的12例病人中以第9肋间最常见,约占所有报道病例的75%。
(二)发病机制
经膈肌肋间疝的“内环”为膈肌破裂处,外环为肋骨骨折,肋间肌肉撕裂造成胸壁薄弱部,疝被盖为薄弱区的胸壁各层组织,可有疝囊,疝囊由胸膜壁层或腹膜构成,疝内容物为腹腔内多种脏器,文献资料中以肝脏,小肠,结肠及大网膜常见,目前尚无胃及脾脏疝出的报道,疝内容物较易复位,罕见嵌顿。

症状

膈麻痹
肠鸣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不完全性肠梗阻

治疗科室

外科
心胸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10-15天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医学检查

钼靶X线检查
上消化道X线钡餐
CT平扫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