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牛带绦虫病
描述
牛带绦虫病(taeniasissaginate)是由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其囊尾蚴由Wepfer于1675年首次发现,1861年Leuckart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1869年Oliver将牛囊尾蚴感染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生活史,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牛带绦虫病都是被最早记录的寄生虫病。
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普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2. 加强粪便管理 注意牧场清洁,勿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改良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4.加强肉类检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又名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 成虫乳白色,扁如带状,分节,长约4m~8m。虫体前端较细,向后逐渐变宽,约有1000~2000个节片,虫体肥厚,不透明。整个由体由头节、颈节及链体三部分构成。每一节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在虫体内妊娠节片的数量约占节片总数的10%,其子宫共有15~30个分支数,呈分支状排列在节片两侧,整齐,里面有大量虫卵。由于其伸缩蠕动可将虫卵散播在粪便中以及肛门周围甚至衣裤上。妊娠节片内约有虫卵8万个,50%的虫卵是已成熟的,只有40%必须要在宿主的体外过半个月才会发育成熟,如此算来,一条牛带绦虫一天排卵将近72万个。在粪便中发现的虫卵一般卵壳已经脱落,只有胚膜包被的圆形或近圆形的六钩蚴,它的直径介于36~42μm,呈黄褐色。胚膜3~3.8μm,表面有六角的网状纹理。胚膜内侧为薄而透明的幼胚外膜,绕着六钩蚴。牛带绦虫虫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粪便中亦可存活数十天,通常处理污水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杀死虫卵,至少可存活168天在-4℃的环境中。
传染源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带绦虫病人,但在若干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侗族地区,以及台湾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区有地方性的流行。感染率高的可达到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有些群体喜欢吃生的或是半生的牛肉亦容易感染。
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就是人类,中间宿主则有野猪、驯鹿、美洲驼、角马、牛科动物、野山羊、狐、绵羊等。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不能成为其中间宿主。牛带绦虫卵如被人吞食后一般认为不能发育或产生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所以这不同于猪带绦虫的既以人为终宿主也以人为中间宿主。因为牛带绦虫的虫卵与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故它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上部。一般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中间宿主吞食被污染的饲料后,接着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并借其小钩及穿刺腺溶解黏膜而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肌肉内,特别是头部咀嚼肌、舌肌、心肌及其他骨骼肌内出现,经过10周左右发育为有感染性的囊尾蚴。成熟的牛囊尾蚴呈卵圆形,体积约(7~10)mm×(4~6)mm,半透明囊状乳白色囊体,隔囊壁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头节,囊内充满液体。当人吞食有感染力的囊尾蚴后,经小肠内的胆汁消化作用,头节翻出并固着在肠黏膜上,长出节片形成链体,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囊尾蚴在牛肉内也可存活3年左右。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很长,达30~60年以上。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感染牛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不能消除感染,但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最低年龄为10 个月,最高年龄为86 岁,但以21~40 岁青壮年最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二)发病机制
排出人体外的节片如被牛吞食,节片中的虫卵在牛体内发育为幼虫,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了牛之外,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人们如果吃了这样的生牛肉,或者在烹调过程中,牛肉中的幼虫没有被杀死,就会经口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在人的小肠内逐渐长大,发育为牛带绦虫。当少量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内,虫体可从空肠下至回肠,然后粘在小肠黏膜上,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病变。当大量的寄生虫出现时,绦虫头节吸盘可压迫并损伤肠黏膜,此时在局部会有轻度亚急性炎症出现。如果寄生虫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因虫体结团造成部分性肠梗阻。当肠壁内出现脱落的节片活动时,遇回盲瓣阻挡时,活动增强,造成痉挛而产生腹痛等症状。
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牛带绦虫会吸取宿主肠道内营养成分,造成患者出现饥饿感、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的症状。由于虫体代谢物作用,患者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荨麻疹、瘙痒和哮喘等变态症状的出现。牛带绦虫感染后,特异性抗体将会在患者血清内出现。
症状
失眠 |
钝痛 |
腹泻 |
肛门瘙痒 |
食欲减退 |
腹痛 |
恶心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虫媒传播
并发症
休克 |
治疗科室
传染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7周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吡喹酮片 |
甲苯咪唑咀嚼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直接涂片检查 |
皮内试验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
复方甲苯咪唑片 |
甲苯咪唑咀嚼片 |
药物详细信息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广西盈康甲苯咪唑咀嚼片(甲苯咪唑咀嚼片) |
桂林南药甲苯咪唑咀嚼片(甲苯咪唑咀嚼片) |
四川科伦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华润紫竹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桂林南药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广州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四川德元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湖北绿金子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吉林银诺克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
兴安药业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地奥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四川康福来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甘肃兰药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广州白云山光华复方甲苯咪唑(复方甲苯咪唑片) |
福州海王福药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辽宁格林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
丹东医创复方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