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外科 普外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描述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脾脏良性肿瘤更为少见,Krumbhar统计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64%。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均为肉瘤,如淋巴瘤,血管肉瘤等,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目前国内文献多将其分为3大类,即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脾脏肿瘤的起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30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些脾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等研究一组病例,认为57%的脾脏淋巴瘤与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分枝杆菌的流行有关,也就是说它们的B超下表现一部分是结节状的,另一部分是非典型的,Wakasugi报告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暴发B细胞淋巴瘤;Ozaki等也证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脾脏T/δT细胞淋巴瘤相关;Kraus报告一例心脏移植患者在EB病毒感染致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后发生T/δT细胞淋巴瘤;Bates等报告,在西非具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脏淋巴瘤和高度反应性疟疾性脾大有许多临床和免疫学的共同点,这一点为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综合这些文献后分析,脾脏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发生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了脾脏炎症区域内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积聚和增生,在身体内部某些因素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增生可能会变得不受限制而发展成肿瘤,另外,遗传因素及脾脏的一些慢性疾病与脾脏肿瘤的发病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二)发病机制
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脾脏恶性肿瘤分为3大类:
1.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脾脏是人体及最大的淋巴器官,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约有半数以上累及脾脏,而真正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却相对少见,其发病率不足恶性淋巴瘤总数的1%,虽然如此,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仍然是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高者,约占脾脏恶性肿瘤的2/3以上,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排除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来源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则不属于此范畴,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一般采用Abmann法:Ⅰ期指肿瘤组织完全局限于脾脏内;Ⅱ期指已累及脾门淋巴结者;Ⅲ期指累及肝脏或远处淋巴结者。
2.脾血管肉瘤 脾脏恶性淋巴瘤时,脾脏常常增大,而且增大程度与病程有关,脾脏重100~4500g不等,平均160g,大体标本可分为3型:
①弥漫增大型,脾脏均匀增大,无肉眼可见结节;
②粟粒结节型,脾脏肿大,切面散布着1~5mm大小灰白色结节,状如脾脏粟粒性结核;
③结节型,脾脏显著增大,切面见2~10cm大小结节,部分相邻结节可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显微镜下观察,在低倍镜下往往容易忽略小细胞性淋巴瘤的早期病灶,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几乎在每一个Malpighi小体的中央均由具有诊断意义的棱角状淋巴细胞所组成,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与其他部位来源的淋巴瘤者基本相同,霍奇金淋巴瘤可在病变中找到特殊的大细胞(Reed-Sternbergscell)及其变异型,因组织结构及细胞比例变化较大难以确定,故一般不做亚型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有B细胞型和T细胞型之分,在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二者并无明显差异,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区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的临床意义在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病检中要仔细而谨慎地鉴别脾组织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的差异,因为前者常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仔细研究脾脏中结节的细胞成分有助于明确诊断。
脾血管肉瘤发病罕见,几乎不能术前明确诊断,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若病变位于脾脏上极则更不易察觉与发现,同其他脾脏恶性肿瘤一样,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脾脏肿大,左上腹疼痛,有时可有发热,消瘦。
脾血管肉瘤是从脾窦内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脾血管内皮细胞瘤,但少数学者认为这两者系两种不同的肿瘤,即使如此,这些学者也同意脾血管肉瘤和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组织特点以及生物学行为极其相似,瘤组织内出现髓外造血是脾血管肉瘤的特点。
脾血管肉瘤多表现为巨脾症,重420~5300g,平均1500g,脾脏组织大部分或部分被瘤组织破坏,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出血性肉瘤结节,瘤体呈灰白色,质细腻,镜下特点为高度异型性的恶性内皮细胞沿脾血窦增生扩展,瘤细胞分裂象众多,往往形成花蕾状,多核巨细胞突入囊性扩张的窦腔内,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瘤结节,电镜显示瘤细胞质内可见Weiber-Palade小体。
3.脾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或称纤维细胞肉瘤(fibrohistiosarcoma,FHS),又称恶性黄色纤维瘤或纤维黄色肉瘤,是由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及畸形的巨细胞组成,发生于脾被膜或脾小梁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近几年有关学者们注意到FHS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恶性肿瘤,包括病因在内诸多方面有待研究。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肿瘤性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它可能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在不同情况下向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等不同方向分化,表现出复杂的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多形细胞型,车辐状型,束状型,炎性纤维型,血管瘤样型和黏液型等6种组织学类型,脾脏肿大呈分叶状,质硬,切面各种灰色不一,中心坏死或囊变,可有骨化。

症状

毒性表现
食欲不振
乏力
低热
慢性面容
消瘦
心悸
肝脏肿大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11%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尿路梗阻

治疗科室

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60-7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腹腔脏器的叩诊
血小板计数(PLT)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肝、胆、脾CT检查

建议食物

蜂蜜
鸭蛋
鸡蛋
芝麻

饮食禁忌

啤酒
黄酒
白酒
鸭血(白鸭)

建议饮食

百合鸡蛋黄汤
鸡蛋米汤粥
首乌鸡蛋小米粥
鸡蛋豆腐汤
百合双耳鸡蛋羹
阿胶鸡蛋汤
糯米灵芝粥
灵芝双仁羹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