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拉福拉病
描述
拉福拉病(Lafora’sdisease)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最早属于家族性肌阵挛性癫痫。1911年Lafora根据尸检资料发现,患者大脑皮质,丘脑、黑质、苍白球及齿状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Lafora小体),自此以来开始对本病有了新的认识。
本病患者半数始以局部性抽搐发作,故早期多被诊断为普通性癫痫,有时,在肌阵挛和痫性发作出现之前,患者已有视幻觉或表现为易激惹,脾气古怪、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多数患者难以生存至25岁。
患者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电,本病须靠神经病理诊断,Lafora小体在神经细胞胞质内呈圆形,直径为3~30µm,PAS及Alcian兰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同时进行电镜观察有助确诊。
预防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病因
拉福拉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对于有一些40岁以后发病,50多岁死亡的拉福拉病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1911年Lafora根据尸检资料,发现患者大脑皮质,丘脑,黑质,苍白球及齿状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以后的研究发现(如Yoki等)证实这些嗜碱性包涵体是由在生化上与糖原有关,而结构上又无关的多聚糖所构成,电镜下呈无定型的电子致密颗粒和不规则的细丝,后者直径约6µm。
国内有报道采用脑组织活检方法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查见Lafora小体,该小体在神经细胞胞质内呈圆形,直径为3~30µm,PAS及Alcian兰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症状
卧床不起 |
共济失调 |
幻觉 |
肌阵挛 |
抽搐 |
意识丧失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2%
易感人群
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抽搐与惊厥 |
治疗科室
内科 |
神经内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 |
治疗周期
2-4月
治愈率
常用药物
左乙拉西坦片 |
苯妥英钠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0元)
医学检查
脑电图检查 |
脑血管造影 |
脑多普勒超声(TCD)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小儿抗痫胶囊 |
左乙拉西坦片 |
丙戊酸钠片 |
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 |
扑米酮片 |
苯妥英钠片 |
药物详细信息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片) |
天衡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陕西兴邦丙戊酸钠片(丙戊酸钠片) |
云鹏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欧意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宝庆丙戊酸钠片(丙戊酸钠片) |
力生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鲁明丙戊酸钠片(丙戊酸钠片) |
山东方明丙戊酸钠片(丙戊酸钠片) |
尧都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信谊黄河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信谊扑米酮片(扑米酮片) |
山西云鹏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宝庆丙戊酸钠片(丙戊酸钠片) |
西南药业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河北百善小儿抗痫胶囊(小儿抗痫胶囊) |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 |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片) |
浙江京新左乙拉西坦片(左乙拉西坦片) |
重庆圣华左乙拉西坦片(左乙拉西坦片) |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片) |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片) |
华润紫竹扑米酮片(扑米酮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