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疱

内科 呼吸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肺大疱

描述

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直径超过1厘米,常发生在肺气肿基础上,一般继发于细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气肿和肺结核,临床上最常与肺气肿并存。发生机制与肺气肿相似但程度较重。肺大疱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见于小儿,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黏膜皱襞呈瓣膜状,软骨发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后天性多见于成人、老年患者,常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目前绝大多数的肺大疱手术均可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2/3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预防

由于肺大疱形成的原因不明确,因此任何可以预防细小支气管炎症活瓣形成的措施均可采取。如戒烟,避免受凉感冒,增强体质,预防支气管肺部感染。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肺大疱是由于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与肺气肿的形成机制相同,但程度较重,气肿的肺泡直径超过1cm,发生在肺实质内,常伴有不同的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晚期矽肺或结节病,也有些肺大疱见于肺和支气管无疾病的患者,肺大疱继发于肺炎或肺脓肿者多见于婴幼儿,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粘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临床上称之为肺大疱。
继发于肺结核的则多为单发,亦无明显之肺气肿同时存在。
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除大疱之外,常伴有多数小疱。
(二)发病机制
肺大疱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或仅为纤维性膜,可与多种肺气肿并存,常见于间隔旁侧或细叶旁肺气肿,可伴或不伴炭末沉着,分别见于煤矿工人尘肺和瘢痕组织肺气肿,肺大疱分为3种病理形态。
Ⅰ型: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又称为狭颈肺大疱,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疱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Ⅰ型肺大疱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常规X线胸片即可发现肺大疱的存在。
Ⅱ型: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是宽基底部的表浅肺大疱位于肺表层,肺大疱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疱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是宽基底部深位肺大疱,结构与Ⅱ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疱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
当肺大疱体积增大时,周围肺组织受压迫并引起肺脏移位,受压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大疱周围密度增高阴影,以上3型均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多与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有关,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不并发肺大疱,下叶肺大疱常见于有并发症的煤矿工人尘肺和融合性矽肺。

症状

胸闷
气短
胸闷憋气
发热伴咳嗽、咯…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3%-0.007%

易感人群

多见于吸烟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张力性气胸

治疗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2-4周

治愈率

8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胸部CT检查
支气管造影
胸部平片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