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脓肿

外科 疾病百科 神经外科

名称

硬脑膜下脓肿

描述

硬脑膜下脓肿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常由远处的感染灶(如疖病)经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间隙引起,部分继发于鼻窦炎、耳部感染、头颅外伤、外科手术或菌血症之后,5岁以下的儿童通常是由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由于硬脑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致使一旦发生硬脑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常比较广泛,脓液不仅沿一侧大脑表面扩展,有时还可通过大脑脚下缘蔓延到对侧,甚至侵犯到脑底面,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预防

治疗邻近化脓性病灶,防止面部三角区及头皮的静脉逆行感染,外伤或开颅术时注意无菌操作,均有助于预防硬脑膜下脓肿。

病因

邻近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尤其额窦),颅骨骨髓炎等直接蔓延而致。硬脑膜下脓肿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硬脑膜的内层发生炎症性改变,所以过去也常被称作硬脑膜内层炎。
静脉逆行感染 面部三角区及头皮感染经入颅静脉及导静脉等逆行感染。外伤或开颅术 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术后,继发引起的感染,如硬脑膜下血肿术后,脑脓肿破溃入硬膜下腔。
是由败血症或菌血症血行播散所致,更少见。硬脑膜下脓肿的致病菌常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婴幼儿多为流行性感冒杆菌或肺炎球菌。
发病机制
早期即可见硬脑膜的内面有纤维脓性渗出液,渗出液多位于大脑凸面,先在额叶,然后向内扩展到顶部和向下到大脑外侧裂,病变更广泛时可继续向下侵犯额叶,但此种脓性渗出物不易在额叶眶面发现,因为额叶眶面与眶顶附着紧密,脓性渗出物亦可沿外侧裂扩展到视交叉区,亦可沿大脑镰扩展到额叶内侧面,甚至到对侧的大脑凸面,当脓性渗出物积聚到相当数量 时,不仅使脑受压,同时还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当炎症扩展到其下面的软脑膜和脑组织时则更有临床意义,进入慢性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在蛛网膜和脑之间形成粘连,而且硬脑膜下脓肿具有较厚的包膜,此时抗生素很难进入脓肿包膜内。

症状

昏迷
嗜睡
脑膜刺激症状
深部性头痛
烦躁不安
颅内压增高
恶心
脑膜炎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5%–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脑积水

治疗科室

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80%

常用药物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治疗花费

病情不同,费用不同,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脊椎平片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CT检查
椎管内注射标记物法
血常规
X线碘油造影
腰椎穿刺
便常规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药物详细信息

海南灵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正大天晴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苏州第壹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湖北荷普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山西仟源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海南通用三洋注射用甲硝唑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福建闽东力捷迅注射用甲硝唑(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东北制药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山东鲁抗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