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肝海绵状血管瘤
描述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除皮肤和黏膜外,肝脏是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可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多见于肝脏表面,其体积从针尖至核桃或儿头大小,严重者可占据整个肝脏,向腹部明显膨出。肿瘤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有弹性,可压缩。肿瘤初发生时不产生任何症状,逐渐长大后因压迫周围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也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着瘤体逐渐增大,若不予治疗,可发生破裂引起大出血的危险。
预防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多见于成年人,多为单发,生长缓慢,瘤体较小可无任何症状,也不需要治疗。瘤体较大的表现为肝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急性大出血。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有以下几种学说。
1.发育异常学说 目前普遍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血管瘤,有些在出生时即存在,或在出生后不久即能看到,亦说明为先天发育异常。
2.其他学说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出血后,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二)发病机制
肝海绵状血管瘤以血管扩张形式呈膨胀性生长,并非是以新生血管增生为主的恶性增大,内分泌因素的改变对血管瘤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妊娠期或口服雌激素会使血管瘤迅速增大而出现症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至针头样,大的可重达10余kg,肉眼观为紫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界限清晰,有不规则的纤维性包膜,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有弹性感及压缩充盈现象,亦可因纤维化而坚硬,多数血管瘤常可见到退行性病理变化,如包膜纤维性硬化,陈旧性血栓机化,玻璃样变伴有胶原增加甚至钙化,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位于肝包膜下,也可深居于肝实质内,此时肝表面可呈凹陷或隆起,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明显,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合并肝囊肿和肝腺瘤,很少与肝硬化同时存在,目前为止,文献资料未见肝海绵状血管瘤恶变的报道。
肝血管瘤切面为网眼状,依据其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以下4型。
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光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血窦壁内衬覆一层内皮细胞,血窦内常充满红细胞,有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为纤维组织所分隔,偶见有被压缩的细胞索,大的纤维分隔内有血管和小胆管,纤维分隔和管腔可发生钙化或静脉石形成,瘤体周围常有一层纤维包膜与正常肝组织分界。
硬化性血管瘤:血管腔塌陷或闭合,间隔纤维组织极丰富,血管瘤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易恶变,常与血管内皮细胞肉瘤相混淆。
毛细血管瘤:少见,其特点为血管腔狭窄,间隔纤维组织丰富。
症状
占思乔 |
肝腹水 |
呼吸困难 |
食欲不振 |
吞咽困难 |
阻塞性黄疸 |
生长缓慢 |
恶心 |
嗳气 |
肿瘤钙化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2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心力衰竭 |
治疗科室
肝病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0-30天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
血涂片 |
肝脏超声检查 |
造影检查 |
涂片 |
CT平扫 |
CT造影增强扫描 |
建议食物
鸡蛋 |
鸡肉 |
芝麻 |
青豆 |
饮食禁忌
蜂蜜 |
啤酒 |
红葡萄酒 |
白酒 |
建议饮食
鲜菇小米粥 |
黄豆小米粥 |
小米羊肉粥 |
鸡肝小米粥 |
小米枣仁粥 |
小米蛋奶粥 |
小米红糖粥 |
山药黑米炖猪肚 |
建议药物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
药物详细信息
同盟药业鱼肝油酸钠注射液(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
东海制药鱼肝油酸钠注射液(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
信谊金朱鱼肝油酸钠注射液(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