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急性高原病
描述
急性高原病(acutealtitudesickness)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目前,关于急性高原病的命名和分型,国内外基本趋于统一。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国际高原病专业会议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型急性高原病。轻型(I度):虽有症状但能正常活动,可以继续登山;中型(Ⅱ度):有严重症状,活动能力下降,不能继续登山,需要卧床休息;重型(Ⅲ度):病情进行性发展,并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要急救并护送平原或低海拔处。
预防
1.加强对高原的适应性锻炼,包括登高速度的限制;在中间高度(2000~3000m处)停留二周左右作适应性锻炼;进入高原后体力活动循序渐进等。
2.辅助药物治疗。对需要急速(如乘飞机)进入高原者,出发前可用复方党参片或醋氮酰胺。
3.对刚进入的人进行高原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要求多喝水,多休息,3天内避免高强度运动。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冻伤等。
4.一般人从平原进入高原,身体及心理都需要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改变。会因缺氧引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多种临床症候群,预防措施不得当,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其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吸氧治疗急性高原病,有一定效果,但氧气的使用及供给十分不便,且单独使用氧气对预防高原病效果不明显。
病因
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
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发病机制
低压性低氧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但它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
肺通气是氧运输过程的第一步,高原缺氧可刺激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从而使机体摄取较多的氧,然而,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患高原病的人,对低氧刺激后的肺通气量并不明显增加,出现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Hypoventilation),Hackett认为肺相对通气不足可能由于原发性呼吸驱动减弱(低氧通气反应),或由于继发性通气抑制(Ventilatory Depression)引起,Moore等对8例曾出现急性高原病症状者(易感者)和4例无症状者进行低氧通气反应(HVR)的对照研究,发现前者的HVR明显低于后者,当模拟4800m高原时,与对照组相比,易感者的肺通气量降低,呼气末PCO2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且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提示在平原通气反应低的人,进入高原后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因此,低氧通气反应高低,被认为是预测急性高原病的良好指标之一。
2.体液潴留和体液重分配
Singh等观察到当平原人快速到达4500m高原后,多数人出现面部和踝部水肿,多尿和体重减轻,但一般在2~3天的高原习服后恢复正常,然而,有少数人恢复时间延长,并出现尿少,体重增加等,体重增加与高原反应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利尿剂和皮质激素可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这些资料证明,体液潴留或体液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移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有关,体液潴留的机制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急性高原病包括高原肺水肿病人血浆或尿中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浓度升高,ADH分泌增多导致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水分重吸收增加,从而出现水肿,尿少,但也有人认为,抗利尿激素只在高原肺水肿时增加,而急性高原病并不明显增加,Bartsch等发现急性高原病易感者进入4559m高原时肾素和醛固酮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素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肝脏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sinogen)的作用下降解为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并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醛固酮分泌,从而增加钠离子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钠水潴留,另外,还发现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说明缺氧也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降低,从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排尿,因此,病人的尿少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也有关。
3.颅内压增高
急性高原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及夜间周期性呼吸等神经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与颅内压升高有关,Mastsuzawa等对10名健康人模拟低氧8h后,作了脑部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凡有严重急性高原病症状者,大脑白质出现水肿,最近(1998)Hackett等观察了9例高原脑水肿的脑部MRI,其中有7例大脑白质,特别是胼胝体水肿,而灰质未发现异常,目前认为,中,重型急性高原病多半有脑间质水肿,但轻型者是否也发生脑水肿尚不明确,其脑间质水肿的机制尚有争议,按传统的理论,缺氧直接抑制Na -K -ATP酶,使钠泵失活,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进而发生脑水肿,但近来有人发现,在高原由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维持正常,故缺氧甚至严重缺氧并不影响离子通道。
Hackett认为,高原脑水肿是由于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或血-脑屏障的氧感受器通道失调引起的血管性(angio)或间质性(interstitial)脑水肿,其原因为低氧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压异常升高,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水分从血管移入间质,出现间质性水肿,动物模型发现,清醒的绵羊吸入低氧混合气体96h,脑毛细血管压从20mmHg升高至50mmHg,血-脑屏障的渗透性显著增加,脑组织水分增加,干湿度比值明显降低,造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原因,可考虑既有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又有生物化学因素所致,如低氧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及压力增高,致使血管膨胀,管壁切应力性损伤,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缺氧使血中某些代谢产物,如缓激肽,组胺,花生四烯酸等增加,并导致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4.肺气体交换障碍
早期或轻度急性高原病的肺功能无明显改变,但中,重型者肺功能可出现异常,包括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和闭合气量增加,肺部阻抗减弱,Kronenberg等报告,正常人从海平面快速到达3800m地区72h时,静态肺顺应性下降20%,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增加,Selland等对高原肺水肿易感者在低压舱内模拟4400m时,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增加,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显著降低,有位学者在海拔4700m发现,急性高原病病人肺弥散量明显降低,并且与急性高原病症状计分值呈负相关,肺功能的异常与缺氧引起的肺间质水肿(pulmonary interstitial edema)或亚临床肺水肿(subclinical edema)有关,如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肺小动脉阻力增加,以及低氧的应激反应等,促使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体向间质溢入,出现肺间质水肿,其结果既缩小弥散面积,减少肺弥散量,又使肺内水分增多而降低肺弹性,压迫周围小支气管,致小气道阻塞。
症状
闫铁 |
呼吸困难 |
多梦 |
腹胀 |
食欲不振 |
视力障碍 |
耳鸣 |
食欲减退 |
气短 |
发绀 |
频繁性惊醒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2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肺水肿 |
治疗科室
急诊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5-10天
治愈率
85%
常用药物
呋塞米片 |
阿司匹林肠溶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3000元)
医学检查
胸部透视 |
建议食物
芝麻 |
核桃 |
黑豆 |
章鱼 |
饮食禁忌
干腌菜 |
蜂蜜 |
啤酒 |
白酒 |
建议饮食
苹果生菜酸奶汁 |
芦荟汁白果羹 |
无花果红枣山楂茶 |
番茄苹果汁 |
坚果丝瓜液 |
水果奶蛋羹 |
香菜莲藕饺 |
牛奶菠菜粥 |
建议药物
呋塞米片 |
大花红景天口服液 |
阿司匹林肠溶片 |
药物详细信息
沈阳一药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天津力生制药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爱普森药业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太洋药业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石药欧意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辰欣药业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久联制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太洋药业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北京曙光药业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石家康力药业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石家庄协和药业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 |
太原制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拜耳医药保健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星斗药业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平光制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广东三才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朝晖药业呋塞米片(呋塞米片) |
神威药业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云南白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黄海制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
西藏藏药集团大花红景天口服(大花红景天口服液) |
拜耳医药保健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