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虫病

传染科 疾病百科

名称

锥虫病

描述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由非洲型及美洲型两种原虫引起,属热带病,我国尚无报道。流行于非洲,由冈比锥虫(T.gambiense)和罗得西亚锥虫(T.rhodeshense)所致,称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亦称昏睡病(sleepingsickness)。流行于美洲,由枯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引起,称美洲锥虫病(Americantrypanosomiasis)。本病初期通常无皮疹表现,2周后开始发热,头痛,关节痛、出皮疹等全身症状,瘙痒明显,眼睑及手足等可有短暂性水肿,伴疼痛。如未经治疗病后1年,当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有昏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眼结膜常为入侵门户。如能检出锥虫方可确诊,急性期可采用舒拉明钠(suraminsodium,Babor205)治疗。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在接触疫区鼠,猫,犬,猪后要注意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防止蝇虫叮咬。
1.消灭疫区内锥蝽虫栖息与孽生场所,减少其数量,并适时喷洒杀锥蝽虫的药物以便控制传播媒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住茅房,挂蚊帐,减少发病机会。
2.在流行区加强对供血员和孕妇血液锥虫的检查与血清抗锥虫抗体检查,减少输血后美洲锥虫病和先天性美洲锥虫病的发生。
3.在发生锥虫病后10~20年期间密切观察心肌病的表现,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由非洲型及美洲型两种原虫引起,属热带病,吸血猎蝽虫通过吮吸含有锥虫的动物或人的血液时受到感染,被吸入的锥虫在蝽虫肠道内增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虫咬伤口或皮肤黏膜破损处被感染性虫粪污染时,锥虫即可传播到宿主体内,猎蝽虫在阿根廷俗称“vinchuca”,意思是“自行掉落”,此虫蛰居于家宅的墙壁和屋顶,至晚间求食时可掉落到睡在下面的人身上,常叮咬人的眼周,当该虫粪便中的锥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人体就被感染,经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病损称为chagas结节,此外,本病也可通过输血传播或先天性获得,但这两种途径均少见。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明,自死于该病的患者体内检出锥虫的阳性率并不高,目前有人提出其发病的自体免疫机制学说,认为在感染锥虫后,体内可产生自身反应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后者可溶解宿主的正常细胞,此外,针对心肌细胞肌浆网,层纤蛋白及其他细胞成分的各种抗体也可能与Chagas心肌炎的发生有关,心脏副交感神经的去神经支配作用被认为可能是慢性Chagas病的原因。
2.病理改变 神经和自主神经节常有异常改变,可出现巨结肠和巨食管,不同株的克鲁斯锥虫引起本病的病理表现存在地域差异,如巨食管和巨结肠在巴西很常见,但在委内瑞拉却很少见,慢性Chagas病患者多存在心脏副交感神经的去神经支配,心脏病理检查可见全心扩大和心肌肥厚,半数以上有左心室(偶尔为右心室)心尖部变薄并膨出,状如室壁瘤,此为Chagas病心脏的特征性改变,心腔内可有血栓形成,常见血栓填满心尖部,右房内也常有血栓。

症状

肝脾肿大
锥虫性“下疳”
结节
肌痛
昏睡
瘙痒

医保范围

患病率

发病率约为0.003%–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血液传播

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右束支传导阻滞
动脉瘤
血栓形成
肺栓塞
猝死

治疗科室

传染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55-65%

常用药物

阿苯达唑片
吡喹酮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心电图
补体结合试验
血液检查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阿苯达唑片

药物详细信息

万灵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湖北广济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四川天德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华意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仙翁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重庆科瑞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福清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诺得胜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鞍山九天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片)
湖北美宝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仁悦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白云山制药总厂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湖北仁悦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浙江万晟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河南凤凰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龙晖药业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吉林金恒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
天方药业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