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着色芽生菌病
描述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又称为着色霉菌病,是指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和内脏的感染性疾病。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病种:一种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Jf性巨灶性感染,真菌在组织中的形态为棕色厚壁孢子;另一种为暗色丝孢霉菌(phaeohyphomycosis),除感染皮下组织外。还可引起系统性主要是脑的感染。组织相为棕色分隔的菌丝。
预防
注意皮肤卫生,避免外伤,有可疑感染时,及时诊断处理。
病因
主要由5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分别属于4个属即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裴氏着色真菌(F.pedrosioi)、疣状瓶霉(Phialopharae verrucosa)和嗜脂色霉
(Rhinnocladiella cerophilum).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散发于全世界,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我国自1951年由尤家骏报道一首例以来,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已有发现,多数为卡氏枝孢子霉和裴氏着色菌。特别是山东章丘一带.有小范围流行区,发病率高达2.3/万。
皮肤和黏膜损伤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所以皮损多见于身体暴露部分,尤其是手和足。皮肤损伤多为割伤,树枝、木刺和竹片等刺伤或昆虫叮咬。有些外伤史不能追忆。患者多从事与土壤和腐烂植物接触又易受外伤的职业,如章丘的患者44%为泥瓦工。男性多于女性,年龄20-50岁,与种族无关。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症状
鳞屑 |
结节 |
衣玉品 |
挛缩性瘢痕 |
瘙痒 |
继发感染 |
脑膜炎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发病率约为0.003%–0.007%,以传统农业工作者为常见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脑膜炎 |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6-12个月
治愈率
40-50%
常用药物
头孢氨苄胶囊 |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浆细胞 |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
血常规 |
皮肤真菌镜检 |
浆细胞 |
梅毒血清试验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氨苄西林胶囊 |
头孢拉定胶囊 |
阿莫西林颗粒 |
头孢克洛颗粒 |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 |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
头孢氨苄胶囊 |
麦迪霉素片 |
乙酰螺旋霉素片 |
司帕沙星分散片 |
头孢呋辛酯胶囊 |
依诺沙星乳膏 |
头孢丙烯分散片 |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
克拉霉素分散片 |
头孢拉定分散片 |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
灭菌结晶磺胺 |
药物详细信息
康裕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氨苄胶囊) |
联邦左福康盐酸左氧氟沙星胶(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
阿莫仙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 |
联邦安必仙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
鲁抗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 |
孩尔欣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克洛颗粒) |
运泰(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 |
银力舒(头孢丙烯分散片) |
申优(头孢拉定分散片) |
申洛(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
康良头孢拉定胶囊(头孢拉定胶囊) |
安必君氨苄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 |
佳乐弗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
鲁神乙酰螺旋霉素片(乙酰螺旋霉素片) |
鲁抗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
鲁抗麦迪霉素片(麦迪霉素片) |
珠海联邦头孢拉定胶囊(头孢拉定胶囊) |
科田依诺沙星乳膏(依诺沙星乳膏) |
朗瑞(司帕沙星分散片) |
达力新(头孢呋辛酯胶囊) |
浙江巨泰灭菌结晶磺胺(灭菌结晶磺胺) |
安徽新世纪盐酸左氧氟沙星胶(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
克隆雷克拉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分散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