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疾病百科 肿瘤外科 肿瘤科

名称

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描述

非霍奇金淋巴瘤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整体,从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来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单克隆扩展的结果,其组成上的优势恶性细胞可来源于淋巴细胞整个分化进展的不同阶段,保持有与其分化位点相应的正常细胞极其相似的形态、功能特征和迁移形式。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地理分布的特点,1958年在乌干达儿童中发现几例淋巴瘤病例,同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类似的报道,后来才认识到可能是EBV病毒感染所致,1977年日本学者报道以皮疹,肝脾大,血钙增高为特点的淋巴瘤病人,后证实是C型反转录RNA病毒,也称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同时还发现HTLV-2病毒也可引起非霍奇金淋巴瘤,它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HIV病毒,最近从患有AIDS的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病人体内分离出一种新的疱疹病毒,被认为是人B细胞淋巴肉瘤病毒或人疱疹病毒,与EBV无任何关联,1984年一项研究表明90个AIDS病人最后发展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几乎均为B细胞肿瘤,因为在HIV感染病人中B淋巴细胞会有过度增殖,但激发原因不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类似于HTLV-1感染。
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存在染色体方面的异常,因而成为恶性淋巴瘤患病的高危群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染色体易位表现为t(14;18)(q32;q21)和t(8;14)(q24;q32),在染色体结构中超过60%的断点集中在14q32,遗传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结构的改变与恶性淋巴瘤之间为非随机性关系。
严重临床免疫缺陷的原发免疫缺陷性综合征(PIDS),是人类发生恶性肿瘤的最高危险因素之一,而继发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同种器官移植和某些非肿瘤性疾病医疗所导致的免疫持续抑制状态,造成了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发生明显上升,1990年国际抗癌联盟报道,对超过16000例肾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病人的随访观察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危险性增加了32倍。
发病机制
由于原发于纵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是下列两类,现分别描述:
1.大细胞淋巴瘤
大细胞淋巴瘤有时也称硬化性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近年来应用表型及基因探针技术追踪其来源和分化,证单一的大细胞组成,细胞大,胞质丰富,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明显而分散,核仁突出,机化性硬化较少,可能与肿瘤坏死有关。
(1)T细胞免疫母细胞肉瘤:表现出更多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细胞表现为多形性,从体积小核卷曲的淋巴样细胞到大细胞都有,大细胞胞质丰富,大而分叶的细胞核,核仁明显,基质富含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有明显的细小网状胶原纤维,机化性硬化虽然不很明显,见不到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所具有的粗大的互相交错结合的纤维束,T细胞免疫母细胞肉瘤可表达高分化T细胞抗原,但不表达TdT(早期表现型),这一点与淋巴母细胞瘤正相反。
(2)伴有硬化的滤泡中心细胞瘤:有别于全身性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它是B细胞表现型,伴有局限性硬化区,这种肿瘤更常见于女性,好发于30岁左右(许多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50~60岁),常伴有上述腔静脉梗阻及淋巴瘤症状,易在纵隔内向周围浸润,细胞谱系为B细胞型,分化明显不同,从表面免疫球蛋白阴性的早期B细胞,到分化末期的浆细胞型,实际上这种肿瘤有些是原发性胸腺B细胞淋巴瘤,肿块位于纵隔,常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B细胞型有侵犯性,常有更广泛的胸腔内外侵袭,尽管非霍奇金淋巴瘤出现于任何年龄组,但纵隔占位多见于年轻人,大多<35岁。 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是一个沿用了血液学中的习惯用语存在已久的名词,并没有表明它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中的地位,“淋巴母细胞瘤”的概念也比较混乱,狭义上仅指T细胞的一小部分,“淋巴母细胞瘤”的共同特点如下: ①来自“淋巴母细胞”,即在成人淋巴组织中没有相对应的一种细胞,这也是与其他各类淋巴瘤所不同的特点; ②瘤细胞皆中等大,胞质少,核染色质粉尘样细,核仁不显著,核分裂象容易找到,由于瘤细胞的高度转换率,病变中往往可见“满天星现象”(肿瘤组织中散在有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 ③常常侵犯末梢血而成为白血病。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40%~80%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人表现为原发性纵隔占位,一般认为来源于胸腺组织,为具有浸润性表现的前纵隔占位,可侵犯骨髓并经常演变为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特征如下: (1)发病时已为晚期病变,91%的病人为Ⅲ期或Ⅳ期病变。 (2)有早期骨髓损害,常发展为白血病。 (3)肿瘤细胞显示T淋巴细胞抗原。 (4)早期向软脑膜转移。 (5)最初对放疗有反应,但大部分病人会复发。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扭曲核淋巴细胞型,非扭曲核淋巴细胞型和大细胞型,其中扭曲核淋巴细胞型 和非扭曲核淋巴细胞型首先侵犯纵隔,在大多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有中间分化(CD1+,CD4+,或CD8+)或成熟(CD3+)的T细胞存在(分别为62%和32%),那些有T细胞中间分化的病人常有纵隔肿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有相似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接近70%的病人有纵隔占位。

症状

淋巴结肿大
疲劳
胸痛
胸腔积液
气短

医保范围

患病率

老年人发病率约0.02%–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食管源性胸痛

治疗科室

肿瘤科
肿瘤外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1-3年

治愈率

手术治疗,治愈率40-50%

常用药物

苯丁酸氮芥片
复方斑蝥胶囊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医学检查

胸部MRI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计数(LY)
血常规
CT检查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甲氨蝶呤片
苯丁酸氮芥片
依托泊苷软胶囊
醋酸泼尼松片
曲安西龙片
复方环磷酰胺片
复方斑蝥胶囊
醋酸地塞米松片

药物详细信息

留可然(苯丁酸氮芥片)
仁仁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华南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金世制药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天津天药药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仙琚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天津力生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天津天药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仙琚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亨瑞达制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信谊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遂成药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遂成药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信谊甲氨蝶呤片(甲氨蝶呤片)
泊瑞(依托泊苷软胶囊)
亨瑞达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辉南辉发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方舟制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阿赛松(曲安西龙片)
天津力生制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黄河中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华西制药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