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狼疮肾炎
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is,SLE)为一病因未明的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产生针对自身细胞核、胞质及胞膜抗原的抗体,临床常表现为发热,面部红斑、多形性皮疹、光过敏,多发性口腔溃疡,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血管炎,肾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病情变异大,常因某系统或某器官病变较为突出,而易误诊或漏诊。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预防
SLE肾损害的预防,主要依赖于狼疮的预防以及原发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治疗,狼疮的预防可减少肾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本病死因主要是感染,肾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近年来SLE 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在95%及85%以上,这与对原发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治疗密切相关观。
病因
(一)发病原因
SLE及狼疮肾炎(LN)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是由多因素所致,如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某些药物诱发及雌激素等引起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引发的肾脏病变(即LN)为典型的自身免疫复合物肾炎。
SLE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发病率高达3%~12%,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在对SLE患者的HLA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后发现了与SLE密切相关的基因主要在HLA的某些基因位点上,尤其是HLA DR区,HLA表现型呈多型性,研究证实在人群中具有单倍体型HLA B8/DR2者,较易产生细胞及体液的超敏免疫反应;这可能是由于T及B淋巴细胞及抗原呈细胞上HLA编码的多态所致,表现为T抑制细胞功能低下,自身抗体及球蛋白增高,现在有人认为SLE易感基因为T细胞抗原受体不同结构的基因,近来研究发现T细胞B链的一些多肽结构与HLA DR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出现,提高了SLE发病的可能性,另外,SLE还存在多种补体缺陷,如C2,C1q,C1r,C1s,C4,C5,C8和Bf,TNF,C1酯酶抑制因子缺乏等,这些补体成分或遗传基因缺陷,均可影响到补体传统激活途径,增加机体对感染等激发因子的敏感性而与SLE易感性相关。
诱发或加重SLE的外界因素众多,其中慢性感染,药物,物理因素,情绪刺激,生活环境等都较为重要。
(1)慢性感染:常见者为慢性病毒感染,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SLE病人组织中有管网状包涵体,与副黏病毒的核蛋白及核心的管状结构相似,但进一步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细胞损害的非特异性表现,也有人从SLE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但从含包涵体样物质的组织还未能分离出病毒,故这些物质与病毒感染关系有待证实,在SLE病人中,存在多种高滴度的抗病毒抗体,例如抗麻疹,抗风疹,抗副流感,抗EB病毒,抗流行性腮腺炎,抗黏病毒等抗体,在患者血清中还有ds-DNA,dsRNA和RNA-DNA等反转录病毒的抗体,也有人提出SLE的发病与C型RNA病毒有密切关系,总的来讲,不少迹象说明病毒感染可能是SLE的病因之一,但尚未证实病毒感染与SLE病人的免疫调节异常及发生自身免疫有关,此外,也有人认为SLE的发病与结核或链球菌感染有关。
(2)药物:多种药物与SLE发病有关,但致病机制各不相同。
①诱发SLE症状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金制剂等,这类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使潜在的SLE患者发病,或使患有SLE者病情加重,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②引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有肼屈嗪,普鲁卡因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肼,丙基及甲硫氧嘧啶等,这类药物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但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有人认为氯丙嗪在紫外线照射后与可溶性核蛋白结合增强其免疫性,肼屈嗪与可溶性蛋白结合,在体内能增强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原性,此类患者在停药后症状能自行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随着新药品的不断出现,也有人认为药物可作为外源性载体,与宿主组织决定簇结合,诱发自身抗体产生,因此,临床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性狼疮的发生。
(3)物理因素:约1/3 SLE患者对日光过敏,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且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双链DNA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发生二聚化,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而去除紫外线照射后,可修复解聚,SLE患者有修复二聚化DNA的缺陷,过多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则可能成为致病性抗原,也有人认为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细胞受损,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作用,产生皮肤损害,另外,X线照射,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也可诱发或加重SLE病情。
(4)饮食: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欧洲防风等,具有增强SLE患者光敏感的潜在作用;含有联胺基因的蘑菇,烟熏食物,食物染料及烟草等可诱发药物性狼疮;含有L-刀豆素的苜蓿类的种子,新芽及其他豆荚类等也可诱发狼疮,限制热量及脂肪酸的摄入量可降低鼠狼疮的严重程度,推测此举可能对SLE患者有益。
(5)其他:石棉,硅石,氯化乙烯及含有反应性芳香族胺的染发剂可能与SLE发病有关,严重的生理,心理压力皆可诱导SLE的突然发作。
SLE主要累及女性,育龄期女性的患病率比同龄男性高9~13倍,但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仅略高于男性,故认为雌激素与SLE发生有关,无论男性或女性SLE患者,其16α-羟化雌酮和雌三醇水平均显著增高,女性避孕药有时也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人体及动物试验研究均证明,雌激素可增加B细胞产生针对DNA的抗体,而雄激素可抑制此种反应,近来发现SLE患者血清中泌乳素升高,导致性激素的继发性变化,此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发病机制
近年来对LN发病机制的研究虽有很大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多因素,多方面的复杂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1.目前公认LN是典型的自身免疫复合物肾炎 其证据为:
(1)血浆中球蛋白,γ球蛋白及IgG增高。
(2)体内有大量的自身抗体,包括核内的抗单,双链DNA,抗SM,抗RNP,抗核蛋白等;胞质内的抗La,Ro等;细胞的抗淋巴细胞,抗血小板,抗内皮细胞等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某些成分蛋白如基底膜上的IV型胶原等,其中DNA-抗DNA抗体是引起肾脏损害的主要免疫复合物之一。
(3)患者循环中免疫复合物阳性,免疫荧光检查证实肾组织有DNA-抗DNA免疫复合物沉积。
(4)存在低补体血症。
(5)组织学改变呈免疫反应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6)使用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有效。
2.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着是LN引起肾损害的主要机制
(1)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一些外来抗原(如病毒)和内源性抗原(如DNA,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等)作用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的患者,使B淋巴细胞高度活跃增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并引起肾小球损伤,这是主要发病机制,该过程受到循环免疫复合物大小,电荷性,亲和性及肾小球系膜对其清除能力,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等影响,该形式主要导致系膜增殖及毛细胞血管内皮增殖型病理改变。
(2)种植抗原:核抗原或其他抗原预先在肾小球上皮下结合,形成所谓种植抗原,再与相应循环中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3)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抗体和肾小球,肾小管或血管壁基底膜内源性抗原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症状
肝功能异常 |
淋巴结肿大 |
偏头痛 |
消耗性体重下降 |
躁狂 |
乏力 |
消瘦 |
肝肿大 |
盘状红斑 |
肌肉萎缩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4%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 |
治疗科室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60%
常用药物
硫唑嘌呤片 |
雷公藤多苷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100000元)
医学检查
尿常规 |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 |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 |
尿γ-谷氨酰转移酶 |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
抗淋巴细胞抗体(ALA) |
建议食物
芝麻 |
核桃 |
黑豆 |
豆浆 |
饮食禁忌
干腌菜 |
蜂蜜 |
啤酒 |
白酒 |
建议饮食
冬菇椰菜豆腐粉丝汤 |
菠菜豆腐汤 |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
紫菜芙蓉汤 |
菠菜双蛋羹 |
雪菜鸡丝面 |
白菜虾仁面汤 |
雪菜牛肉粥 |
建议药物
雷公藤多苷片 |
硫唑嘌呤片 |
环孢素口服溶液 |
甲泼尼龙片 |
环孢素软胶囊 |
药物详细信息
嘉林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信谊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得恩德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
双益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
远大医药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
新赛斯平(环孢素软胶囊) |
浙江瑞邦药业环孢素软胶囊(环孢素软胶囊) |
无锡曙辉药业环孢素软胶囊(环孢素软胶囊) |
亿帆药业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
贵州汉方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多苷片) |
尤金(甲泼尼龙片) |
丽珠环明(环孢素软胶囊) |
丽珠环明(环孢素软胶囊) |
新赛斯平(环孢素口服溶液) |
浙江奥托康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 |
美卓乐(甲泼尼龙片) |
新山地明(环孢素软胶囊) |
新山地明(环孢素软胶囊) |
田可(环孢素软胶囊) |
新赛斯平(环孢素软胶囊) |
新赛斯平(环孢素软胶囊) |
田可(环孢素软胶囊) |
川抗环孢素口服溶液(环孢素口服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