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蓝痣
描述
蓝痣(bluenevus)又称良性间叶黑色素瘤(benignmesenchymalmelanoma),蓝神经痣(blueneuronevus)、色素细胞瘤(chromatophoroma)、黑素纤维瘤(melanofibroma),良性间充质黑瘤或Jadassohn-Tieche蓝痣等,系由蓝痣细胞组成的一种良性瘤。蓝痣有三型:普通型蓝痣,细胞型蓝痣和联合型蓝痣。普通蓝痣皮损大,常进展,且偶有淋巴结的良性转移。可生来俱有,也可生后出现,除常见于皮肤外,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子宫颈,阴道、精索、前列腺和淋巴结,蓝痣有恶变可能。
预防
蓝痣日常预防
蓝痣由真皮内异常黑素细胞聚集而引致,但是本病的具体病因并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合并太田痣等恶性痣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病因
黑素细胞聚集(30%):
蓝痣由真皮内异常黑素细胞聚集而引致,较为少见,多伴有色素痣,心脏黏液瘤,皮肤黏膜黏液瘤(LAMB综合征)。并与结节性肥大细胞增生相关,其组织学与色素细胞,肥大细胞有一定关系。
神经嵴异常(35%):
通过超微结构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析,推测蓝痣可能起源于施万细胞或内源性神经,然而蓝痣细胞能合成黑色素,又提示其黑色素细胞来源,蓝痣被认为是正常黑色素细胞出现在异常部位,具有异常功能,因而推测,普通蓝痣与细胞监痣均为来自神经嵴异常色素细胞的良性增殖。
症状
丘疹 |
结节 |
囊样斑块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2%-0.0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皮肤黏液瘤 |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手术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真菌组织病理学 |
涂片 |
血液检查 |
建议食物
鸡蛋 |
鸡肉 |
芝麻 |
核桃 |
饮食禁忌
干腌菜 |
蜂蜜 |
啤酒 |
红葡萄酒 |
建议饮食
香菇小油菜 |
白萝卜油菜汁 |
香菇油菜 |
豆泡烧油菜 |
油菜拌猪肝 |
冬笋拌油菜 |
小白菜拌海苔 |
素炒小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