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并殖吸虫病

内科 呼吸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肺并殖吸虫病

描述

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

预防

做好卫生宣教,不吃生的或未熟的溪蟹,喇蛄等第2中间宿主,不生饮疫区溪水,彻底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防止虫卵入水,捕杀和消灭中间宿主。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世界上已知的肺并殖吸虫近40种,其中对人体有致病力者8种,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
肺并殖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是蟹类,蛄寻甲壳类动物,终宿主是人或狗,猫,猪等哺乳类动物,除人以外这些动物又称保虫宿主,是构成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二)发病机制
囊蚴从口进入人体,在肠道脱囊成童虫,童虫穿过肠壁入胸腔,穿透膈肌达胸腔,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虫体移行,产卵对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组织损伤和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形成脓肿,病变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囊壁,而成囊肿,囊液呈棕红色果酱样,内含虫体,夏科-雷登结晶和嗜酸性细胞,虫体死亡,内容物排出或吸收,囊肿由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由于虫卵不在人体内发育成毛蚴,也不分泌可溶性抗原,仅引起机械性或异物性刺激作用,周围有炎细胞浸润而成粟粒大小的假结节,属于异物型肉芽肿反应,以后逐渐纤维化,虫体具有游走性,可造成多种组织,多部位的病变。

症状

肝内形成嗜酸性肉芽肿
胸痛
胸膜肥厚
胸腔积液
腹泻
腹痛
下腹痛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粪口传播

并发症

胸腔积液

治疗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愈率

75%

常用药物

吡喹酮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医学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脑脊液的显微镜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粪便显微镜检查
皮内试验
酶联合吸附测定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药物详细信息

松柏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克迪利尔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广州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四川科伦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华润紫竹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广州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绿金子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吉林银诺克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江苏亚邦强生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南尔康湘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成都第一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安徽东盛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上海信谊吡喹酮片(吡喹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