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描述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指硬膜下腔在外伤后形成大量的液体潴留,又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traumaticsubduralhydroma)。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
预防
日常护理
硬脑膜下积液病人,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如果处理及时合理,效果较好,若脑原发性损伤严重及/或伴有颅内血肿者,则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9.7%~12.5%
1、预防脑损伤:引流管应严格偏向硬脑膜方向,不要贴附脑组织,以免插管或拔管时损伤脑组织。
2、术后要注意补充等渗液,引流管抬高15cm,维持正常颅压,必要时取平卧或头低位,有利于脑组织复位。
病因
一般认为头外伤时,脑在颅内移动,造成脑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活瓣所致,一般为50~60ml,多者在100ml以上,临床上根据出现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由于蛛网膜破孔恰似一个单向活瓣,脑脊液可以随着病人的挣扎,屏气,咳嗽等用力动作而不断流出,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逐渐形成张力性液体潴留,覆盖于额,顶,颞表面,引起脑组织受压的表现,急性期者液体多呈血性,即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进入硬脑膜下腔,亚急性者呈黄色液体,慢性者多为草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一般硬膜下积液的蛋白含量较正常脑脊液为高,但低于血肿液体。
症状
| 昏迷 |
| 恶心与呕吐 |
| 精神障碍 |
| 脑疝 |
| 颅内压增高 |
| 去大脑强直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 脑疝 |
治疗科室
| 外科 |
| 神经外科 |
治疗方式
| 手术治疗 |
| 康复治疗 |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个月
治愈率
50%
常用药物
|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 颅脑MRI检查 |
|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
| 血常规 |
| 颅脑CT检查 |
| 尿常规 |
| CT平扫 |
建议食物
| 芝麻 |
| 南瓜子仁 |
| 核桃 |
| 白果(鲜) |
饮食禁忌
| 咸鸭蛋 |
| 鸭肝 |
| 鸡肝 |
| 花生仁(炸) |
建议饮食
| 菠菜豆腐汤 |
| 甘笋菠菜豆腐汤 |
| 花生菠菜粥 |
| 菠菜粥 |
建议药物
|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药物详细信息
| 海南灵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正大天晴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苏州第壹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湖北荷普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山西仟源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海南通用三洋注射用甲硝唑磷(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福建闽东力捷迅注射用甲硝唑(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东北制药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
| 山东鲁抗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