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尼曼-皮克病
描述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sdisease,NPD)是因鞘磷脂(sphingomyelin)及胆固醇沉积于身体各器官的遗传性代谢病,以年幼儿童多发,具有肝、脾大,眼底黄斑部樱桃红色斑及骨髓涂片中大的泡沫样细胞等主要特征。
预防
健康教育
同遗传病预防措施,避免近亲婚配,做好遗传性疾病的咨询工作,测定皮肤成纤维细胞酶活性可以检出A和B型的半合子,培养羊水细胞酶活性检测可供做A,B型的产前诊断。如已有一孩子为本病,则以后所怀胎儿有50%可能患本病,故应对胎儿进行产前酶活力检测,必要时进行人工流产。
病因
1、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发病机制
本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犹太人患病较多,目前已肯定本病之A型及B型系缺乏鞘磷脂酶所致,该酶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的溶酶体中,线粒体及微粒体中也有发现,尤以肝细胞中为多,鞘磷脂存在于所有细胞之细胞膜和亚细胞的浆膜,包括红细胞的基质,该酶缺乏时,此类脂不能被水解,致使在细胞内大量积聚,也常同时伴有胆固醇及双磷酸盐的沉积,胆固醇增加的原理不清,胆固醇与鞘磷脂的代谢似乎存在密切关系,也可有少量其他神经鞘类脂的增加。
C 型与D型患者细胞中,主要沉积物为胆固醇,鞘磷脂较少,细胞中鞘磷脂酶也降低,其水平在A,B型与正常人之间,在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外源性胆固醇的酯化(esteriification)存在明显的障碍,且基于此可能的发病机制,已建立了纯合子,携带者及产前诊断方法,因此认为此为本型的发病原因。
鞘磷脂酶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其结构已清楚,C型的基因突变在18号染色体上。
症状
眼底黄斑部的樱… |
肝脾肿大 |
食欲不振 |
肌张力减低 |
消瘦 |
进食呕吐 |
学习困难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1%
易感人群
年幼儿童多发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脾功能亢进 |
治疗科室
儿科 |
小儿内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6月
治愈率
4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血清磷脂酶A2 |
胸部平片 |
骨髓象分析 |
腹部平片 |
视力 |
眼底检查 |
建议食物
鸡蛋 |
鸡血 |
葵花子仁 |
青豆 |
饮食禁忌
干腌菜 |
啤酒 |
白酒 |
鸡蛋黄 |
建议饮食
清蒸带鱼 |
红烧带鱼段 |
三文鱼蒸蛋羹 |
三文鱼饺 |
桃子面包粥 |
面包托煎蛋 |
南瓜奶汤 |
米粉蒸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