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内科 疾病百科 风湿免疫科

名称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描述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又名山菲利普(Sanfilippo)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该型的临床特征和生化异常均不同于Ⅰ、Ⅱ两型,其特征为反应迟钝程度很严重,但周身病变比较轻微。与Ⅰ型不同之处为容貌不似承霤病,侏儒也不明显,亦无角膜浑浊或心脏病等并发症。肘、膝关节有轻度挛缩,即使有肝脾肿大,也很轻微。

预防

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目前确定的已有12种,临床均以低血糖为特征,所涉及到的器官主要为肝,肾,骨骼肌,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性别差异,多在儿童期发病,部分病人至成人后,病情不再发展,可以维持一般健康水平。
患者主要是由于缺乏分解糖原的某些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α-1,4葡萄糖甙酶,磷酸果糖激酶,肝磷酸化激酶等。
许多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避免近亲结婚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量,限制体力活动,血清乳酸高者,宜服碳酸氢钠防治酸中毒,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帮助控制低血糖。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根据成纤维细胞混合培养结果,可将本病分为A,B,C,D四型,A型是由于溶酶体乙酰肝素-N-硫酸酯酶缺乏引起;B型是由于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苷酶(图1)引起;C型是由于乙酰CoA-α-葡萄糖胺-N-乙酰转移酶缺乏引起;D型是由于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苷-6-硫酸酯酶缺乏引起,上述酶缺乏使硫酸乙酰肝素不能逐步降解,而在肝及组织内贮积,并大量随尿排出,虽然酶的缺陷不同,但4型的症状完全相同,临床上不能区分,4型细胞可以相互矫正代谢缺陷,使4型病人细胞内的黏多糖沉积都得到矫正,这种“交叉矫正”现象大概是因为不同型病人的成纤维细胞可以相互供给细胞缺乏的酶所致。
病理: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以及直肠黏膜细胞中有大空泡形成,脑室扩大,脑实质神经元严重变性和脱失,而残留有神经元气球样变,内含脂质而外观肿胀;脑灰质鞘脂大量增多,基底神经节和视神经节细胞变性肿胀,脑的这些病变就是临床上严重智力低下的原因。
电镜检查显示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质包涵体;具有均匀颗粒物质及小同心圆性膜小体空泡,具有亲水外膜和斑马小体空泡。
组织化学检查证明脑,肝,肾所沉积的黏多糖主要为硫酸乙酰肝素,脑组织中还有糖脂,GM神经节苷脂含量增加。

症状

脾肿大
抽风
无力
耳聋
智力减低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截瘫

治疗科室

内科
风湿免疫科

治疗方式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

2-4个月

治愈率

40%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尿常规
尿液粘多糖检测
X线碘油造影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