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肽酶缺乏症

疾病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名称

脯肽酶缺乏症

描述

脯肽酶缺乏症(prolidase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累及皮肤、眼、耳,鼻、咽、骨关节的中枢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以脯肽酶(prolidase)活性的缺失和亚氨基二肽尿为特征,1968年由Goodman等首次报道。

预防

健康教育
对遗传病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婚姻指导及生育指导,必要时选择结扎手术或终止妊娠,可防止患儿出生,减少群体中相应的致病基因。婚姻指导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能致死、致残、致愚者,其下代患病风险达50%,不宜结婚是显而易见的。隐性遗传病杂合子间的婚配,是生育重型遗传病患儿的最主要来 源,因此必须劝阻两个杂合子间的结婚。在尚无条件进行杂合子检测时,则应尽量避免近亲结婚,因为一种致病基因在亲属中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故近亲结婚 双方遗传病杂合子的机会大增。例如苯酮尿症群体中的杂合子频率为1:/50,则非近亲婚配出生纯合子患儿的概率为1/50×1/50×1/4=1 /10000,如为表兄妹结婚则出生患儿的概率为1/50×1/8×1/4=1/600,则非近亲婚配者相差约6倍。发病率越低的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生育 患儿的比率较非近亲结婚者越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非近亲婚配婴儿死亡率为24‰,而近亲婚配为81‰,约高3倍多。因此,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6条规定 “血缘亲属及第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间不能结婚”,这是符合优生原则的。  

病因

1、发病原因
脯肽酶缺乏症(prolidase 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2、发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胶原降解为亚氨基二肽和其他种类的二肽,以α氨基和以α羧基为终端的亚氨基二肽分别在氨基酰基脯氨酸(二肽)酶和脯氨酰氨基酸(二肽)酶的作用下分解出脯氨酸,此脯氨酸可为胶原合成时所再利用,当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时,以α氨基为终端的亚氨基二肽不能分解为脯氨酸,胶原合成时可再利用的脯氨酸显著减少,胶原合成不足,产生多种临床表现。

症状

斑丘疹
视力障碍
骨质疏松
鞍鼻
智力发育迟缓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21%

易感人群

好发于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骨质疏松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7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医学检查

真菌组织病理学

建议食物

鸡血
鸡肉
腰果
葵花子(生)

饮食禁忌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白酒

建议饮食

小米素羹
芝麻小米粥
小米枣仁粥
玉米粉燕麦粥
燕麦粳米粥
牛奶菠菜粥
牛奶麦片蜜枣粥
山药葡萄粥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