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口糜
描述
口糜是中医病名。是指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可以对应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预防
日常预防
(1)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2)对长期服用抗生素者,要适当配用碱性水溶液含漱。
(3)加强锻炼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因
西医对照鹅口疮,病因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中医辨证,口糜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医方考卷之五》说:“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肠者,清浊泌别之区也。膀胱移热于小肠,则清浊不能泌别,湿热不去,势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烂而疮。”
2、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过食辛热炙,脏腑失调,热积心脾,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灼腐肌膜,遂成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心脾有热,亦口糜。”
3、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大病久病之后,胃阴耗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肌膜发为本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阴亏火泛,亦口糜。”
症状
| 驻站医 |
| 拒食 |
| 口腔黏膜白斑 |
| 小儿哭闹不安 |
| 低热 |
| 流涎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10%
易感人群
免疫缺陷和恶性疾病患者
传染性
口腔接触传染
并发症
| 糖尿病 |
治疗科室
| 中医科 |
| 中医综合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 |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7天
治愈率
100%婴幼儿容易治疗,免疫缺陷和恶性疾病患者愈后不良
常用药物
| 牛黄解毒丸 |
| 甘草锌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5000元)
医学检查
| 涂片 |
建议食物
| 鸭蛋 |
| 鸡蛋 |
| 鸡肉 |
| 芝麻 |
饮食禁忌
| 鸭血(白鸭) |
| 绿豆 |
| 田螺 |
| 沙丁鱼 |
建议饮食
| 西瓜汁 |
| 西瓜番茄汁 |
| 莲子芡实粥 |
| 桂花莲子羹 |
| 莲子粥 |
建议药物
| 黄连上清片 |
| 蜂胶片 |
| 上清丸 |
| 清火栀麦片 |
| 牛黄解毒丸 |
| 牛黄解毒片 |
| 胸腺肽肠溶片 |
| 知柏地黄丸 |
|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
| 清胃黄连丸 |
| 甘草锌颗粒 |
| 穿心莲片 |
| 度米芬含片 |
| 溶菌酶含片 |
| 小儿化毒散 |
| 栀子金花丸 |
| 甘草锌胶囊 |
| 清肺抑火片 |
| 金菊五花茶颗粒 |
药物详细信息
| 吉祥春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丸) |
| 湘江甘草锌胶囊(甘草锌胶囊) |
| 天耀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 |
| 达因甘草锌颗粒(甘草锌颗粒) |
| 江苏康缘蜂胶片(蜂胶片) |
| 广州花城穿心莲片(穿心莲片) |
| 沙溪金菊五花茶颗粒(金菊五花茶颗粒) |
| 奇莫欣(胸腺肽肠溶片) |
| 云南东方红清肺抑火片(清肺抑火片) |
| 口泰(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
| 冯了性上清丸(上清丸) |
| 广西济民清火栀麦片(清火栀麦片) |
| 承德天原清胃黄连丸(清胃黄连丸) |
| 承德天原栀子金花丸(栀子金花丸) |
| 冯了性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
| 广州白云山光华度米芬含片(度米芬含片) |
| 武汉健民大鹏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 |
| 卓邦溶菌酶含片(溶菌酶含片) |
| 广西南珠小儿化毒散(小儿化毒散) |
| 太原大宁堂小儿化毒散(小儿化毒散) |
| 湖北香连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 |
| 云南梁河民族清肺抑火片(清肺抑火片) |
| 叶开泰小儿化毒散(小儿化毒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