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气瘿
描述
气瘿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以颈前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可随喜怒而消长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肿大性疾病。俗称“大脖子”病。《诸病源候论》云:“气瘿之状,颈下皮宽,内结突起,腿腿然亦渐大,气结所致也。”本病多流行于缺碘的高原山区,如云贵高原及陕西、山西、宁夏等地;但平原地带亦有散发。
预防
日常预防
1、在流行地区内,除改善饮水外,主要以食用碘化食盐做集体性预防,通常每公斤食盐加碘化钠或碘化钾5—101mg,服用直至青春期过后。
2、经常食用海带或其他海产植物菜。
3、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动气。
病因
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和饮食及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
情志内伤由于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均有赖气的统帅。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痰气凝滞日久,使气血的运行也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
饮食及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宜,一则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二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气瘀结颈前则发为瘿病。在古代瘿病的分类名称中即有泥瘿土瘿之名。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结之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易使病情缠绵。
由上可知,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致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部分病例,由于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津,而导致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尤以肝、心两脏阴虚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瘿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致虚,尤以阴虚、气虚为主,以致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症状
声音嘶哑 |
呼吸困难 |
结节 |
甲状腺肿 |
内出血 |
静脉曲张 |
气机失调 |
囊肿 |
颈部粗 |
气管受压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24%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散发性甲状腺肿 |
治疗科室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治疗 |
手术治疗 |
治疗周期
2-4周
治愈率
90%
常用药物
左甲状腺素钠片 |
夏枯草膏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游离甲状腺素(FT4) |
尿常规 |
血常规 |
建议食物
鸭蛋 |
鸡蛋 |
腰果 |
花生 |
饮食禁忌
田螺 |
沙丁鱼 |
三文鱼 |
海虾 |
建议饮食
山楂海带丝 |
海带荸荠饮 |
海带苡仁蛋汤 |
绿豆海带粥 |
夏枯草炖海带 |
玉米须菊明茶 |
玉米须车前饮 |
玉米须粥 |
建议药物
夏枯草膏 |
夏枯草颗粒 |
消瘿五海丸 |
甲巯咪唑片 |
夏枯草片 |
左甲状腺素钠片 |
碘化油软胶囊 |
药物详细信息
加衡(左甲状腺素钠片) |
中方制药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
李时珍医药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
北京同仁堂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
赛治(甲巯咪唑片) |
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 |
华南药业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片) |
燕京药业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片) |
太洋药业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片) |
晨牌药业夏枯草颗粒(夏枯草颗粒) |
仙河药业夏枯草颗粒(夏枯草颗粒) |
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夏枯草(夏枯草膏) |
森科制药夏枯草片(夏枯草片) |
雷替斯(左甲状腺素钠片) |
加衡(左甲状腺素钠片) |
汉草堂消瘿五海丸(消瘿五海丸) |
中西制药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片) |
加衡(左甲状腺素钠片) |
雷替斯(左甲状腺素钠片) |
天津博爱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
北京东升制药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
中联四药碘化油软胶囊(碘化油软胶囊) |
逢春夏枯草膏(夏枯草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