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麦格综合征
描述
麦格综合征指病人患有卵巢良性肿瘤伴发胸腔积液及腹水,可为血性在肿瘤切除之后,胸腔积液和腹水可以相继消失的一组症候群。卵巢纤维瘤占麦格综合征中良性肿瘤的绝大多数。1879年Cullingworth首先报道本病。1934年Salmon描述了本征是胸腔积液伴有盆腔内良性肿瘤,1937年Meigs和Cass详细阐述了7例卵巢纤维瘤伴有胸腔积液和腹水而被命名为麦格综合征,国内最早记载于1948年。组织学上,良性卵巢肿瘤可为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囊腺瘤、粒层细胞瘤等。
预防
麦格综合征日常预防
一、预防:
1、早期发现、手术治疗。
2、注意随访。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关麦格综合征的病因学说颇多,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肿瘤本身是产生腹水的主要来源,有人认为本征腹水是由于卵巢瘤蒂中的大静脉发生部分栓塞的结果,并指出这种栓塞与瘤体本身重量牵引有关,Meigs认为,卵巢纤维瘤可以形成囊肿,并且有间质水肿,多余的水分可混入腹腔,对此学说不少学者做了大量试验证明:将摘除的肿瘤放置于干燥,密闭的瓶中,经过24h,其重量明显减少(可由3200g变成2050g),Rubin又提出纤维瘤的蒂扭转可造成瘤体淋巴管或血管受压,引起血液或淋巴淤滞,液体自肿瘤漏向腹腔,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比腹水更为复杂,因为胸腔距离卵巢肿瘤较远,胸腔,腹腔有膈相隔,显然不能用肿瘤本身的作用加以解释。
(二)发病机制
麦格综合征原发疾病为盆腔肿瘤,对于胸腔积液和腹水的发病机制至今认识尚有分歧,但对于腹水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种学说:低蛋白血症学说,膈上方压迫学说,静脉受压,发炎,并发肝及心脏疾病,蒂扭转,肿瘤表面坏死及水肿学说,实验证明,本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的性状完全相同,这说明腹水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进入胸腔,Meigs将墨汁注入腹腔,结果发现墨汁确实移行到胸腔,最近有人用放射性胶体金治疗本征,结果发现,放射性物质可以自由地由腹腔移至胸腔,并且也可以迅速地由胸腔移至腹腔,因此,目前对胸腹之间有淋巴系统相连通之论已基本肯定。
进一步研究发现,右侧膈上的淋巴同比左侧丰富;又由于右侧膈圆顶的位置也较高,抽吸作用相对较强,故胸腔积液多见于右侧胸腔,此外,曾报道说膈存在有若干小孔,可使胸腔积液,腹水直接通过小孔向对方移动。
症状
下肢水肿 |
胸痛 |
胸腔积液 |
呼吸音减弱 |
腹痛 |
气短 |
胸闷 |
尿失禁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卵巢纤维瘤占外科手术切除卵巢肿瘤的2-5%,而麦格综合征占卵巢纤维瘤约1-2%。
易感人群
绝经后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子宫脱垂 |
治疗科室
妇产科 |
妇科 |
治疗方式
胸腔和腹腔穿刺引流出过多的液体,同时进行单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 |
治疗周期
10天-1个月
治愈率
如果经过合适治疗,可100%治愈
常用药物
金刚藤口服液 |
红金消结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
腹部平片 |
免疫学检测 |
血液检查 |
腹腔镜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红金消结浓缩丸 |
红金消结片 |
金刚藤软胶囊 |
金刚藤口服液 |
消结安胶囊 |
桂枝茯苓胶囊 |
小金胶囊 |
消结安口服液 |
止痛化癥颗粒 |
红金消结胶囊 |
药物详细信息
小医神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美消丹红金消结片(红金消结片) |
江西民济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天基小金胶囊(小金胶囊) |
健民小金胶囊(小金胶囊) |
新和成金刚藤软胶囊(金刚藤软胶囊) |
京丰金刚藤软胶囊(金刚藤软胶囊) |
康缘桂枝茯苓胶囊(桂枝茯苓胶囊) |
老方红金消结胶囊(红金消结胶囊) |
泰康红金消结片(红金消结片) |
四川科伦金刚藤软胶囊(金刚藤软胶囊) |
云中红金消结浓缩丸(红金消结浓缩丸) |
良方制药消结安胶囊(消结安胶囊) |
保利捷红金消结片(红金消结片) |
烟台东诚大洋止痛化癥颗粒(止痛化癥颗粒) |
湖北凤凰白云山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湖北午时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云南良方消结安口服液(消结安口服液) |
广东太阳神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湖南科伦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
国药集团宜宾制药金刚藤口服(金刚藤口服液) |
浙江维康金刚藤软胶囊(金刚藤软胶囊) |
长春海外金刚藤口服液(金刚藤口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