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描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aemia,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速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常见,Chaplin(1973)曾有妊娠并发原因不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报道。异常抗体产生的原因现在仍不清楚,贫血可能是由于有活力的自身抗体(80%~90%),无活力抗体或结合抗体引起。这种贫血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免疫性溶血及继发性2大类,后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结缔组织病、某些传染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药源性因素,在许多病例,最初视为原发性,以后发现是由潜在性疾病引起,患者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抗体((Coombs)试验阳性,其抗体可能是抗红细胞IgM和IgG。支原体肺炎和传染性原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冷凝集抗体。
患本病的妇女在妊娠期溶血可加重,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用泼尼松1mg/(kg·d),如伴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亦可被纠正。
预防
健康教育
1、本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由于本病大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故明确诊断后应继续寻找有无原发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疾病 等,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才能使疾病真正得到治愈。所以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期间应遵嘱定时服药,特别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不可随意自行停药或减量, 否则会引起疾病加重及出现严重并发症。
2、预防感染、避免或减少应用左旋或甲基多巴等药物。
病因
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造血系统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感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左旋或甲基多巴等),溃疡性结肠炎等。
由于感染(病毒,细菌等),药物,酶类及其他致病因子作用于红细胞膜,致使其抗原性改变,触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激发抗体产生器官,产生相应的抗红细胞自身抗体。
淋巴组织感染或肿瘤,胸腺疾患及免疫缺陷等因素,使机体失去免疫监视功能,无法识别自身细胞,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红细胞当作外来的,导致异常自身抗体产生。
T细胞平衡失调学说 实验检查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有抑制性T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也有辅助性T细胞左旋特定亚群活化,使相应B细胞反应过剩而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破坏方式有以下2种:
(1)血管外溶血:主要见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吸附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而致敏,不完全抗体致敏红细胞不足以立即在血管内破坏溶血,而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巨噬细胞吞噬而溶血。
(2)血管内溶血:常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较少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在温抗体型中极罕见,血管内红细胞的破坏主要是由于抗体激活补体,通过传统途径造成红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
AIHA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产生及溶血的发生。
1.抗体产生
(1)抗原变异:当某些病毒,药物,化学毒物或射线等作用于造血细胞或成熟红细胞,或红系造血细胞基因突变,最后引起红细胞(有时是全血细胞)膜抗原成分的变异,进而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识别此类变异抗原的自身抗体,即所谓抗自身红细胞(或其他血细胞)抗体。
(2)抗体产生异常:某些病理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功能紊乱,或淋巴细胞系统肿瘤使免疫器官失去了识别自身血细胞抗原的能力,进而产生抗自身血细胞抗原的抗体。
(3)交叉免疫: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与人体血细胞相似的抗原成分,当其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交叉抗体,这些抗体在抗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抗人体的血细胞,即相当于人体产生了抗自身血细胞的抗体。
2.溶血发生
(1)血管外溶血:自身血细胞抗体(主要是温型抗体)与红细胞(有时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抗体的Fc端构型发生变化,并同时激活少量补体使红细胞膜上黏附一定量的C3b/C4b,构型发生变化的Fc端及C3b/C4b分别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及C3b/C4b受体结合,最后导致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当破坏的红细胞量超过骨髓产生的红细胞量时,机体就发生贫血;当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出较多破坏红细胞的代谢产物~间接胆红素时,就会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原或尿胆素增高,胆结石或胆囊炎,严重时甚至可发生“核黄疸”等);当此型溶血反复,长期发生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就会反应性增殖,出现肝,脾大,血管外溶血受以下3方面因素影响:
①自身抗体的种类:自身抗体分IgG,IgA和IgM3类,IgG又分IgG1,IgG2,IgG3和IgG4 4种亚型,发生血管外溶血的几率以IgG最高,IgA和IgM较低;IgG类中又以IgG1最多,其次是IgG3,IgG2和IgG4很少见,溶血的程度以IgM和IgG3型为重;溶血发生的主要部位,IgG和IgA型在脾脏,而IgM型在肝脏。
②红细胞膜上吸附的抗体数量:对于同一类型自身抗体来说,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体愈多,红细胞愈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发生溶血的程度愈重。
③红细胞膜是否同时被抗体和C3“致敏”:由于单核巨噬细胞膜上既有Fc受体,又有C3b/C4b受体,故当红细胞同时被抗体和C3“致敏”时,被吞噬,破坏的概率就大,发生溶血的程度较重。
(2)血管内溶血:某些自身红细胞抗体(主要为冷型抗体)在血管内与红细胞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并同时结合,激活补体;补体直接破坏红细胞,进而引起血管内溶血,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时,机体就会发生贫血,血管内溶血同时导致高游离血红蛋白血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结合珠蛋白(HP)降低,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升高,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降低,高铁血红素结合珠蛋白-高铁血红素结合物增高,增多的FHb超过HP的结合能力时就会发生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出现尿潜血试验阳性和尿Rous试验阳性,反复发生血红蛋白尿还会引起机体缺铁,缺锌,并进一步加重贫血,被HP结合的FHb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代谢分解,故也有可能引起黄疸和肝脾大,在血管内被抗体凝集的红细胞还会影响末梢循环,使皮肤出现雷诺现象等。
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种类及滴度影响血管内溶血的程度,当冷抗体为冷凝集素时,多数激活全补体而导致血管内溶血,仅少数致敏红细胞不激活补体,当冷抗体为D-L(Do-nath-Landsteiner)抗体时,极易在低温下固定补体,37℃时激活全补体,发生较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当然,对于同一种抗体来说,一般滴度高者溶血就重。
症状
寒战 |
昏迷 |
休克 |
腹泻 |
呼吸困难 |
头昏 |
免疫性溶血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2%
易感人群
妊娠期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休克 |
治疗科室
妇产科 |
产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4-8周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达那唑胶囊 |
赖氨酸维B12颗粒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医学检查
胰蛋白酶 |
类风湿因子 |
心电图 |
浆细胞 |
建议食物
赤砂糖 |
鸡蛋 |
鹌鹑蛋 |
鹅 |
饮食禁忌
啤酒 |
江米酒 |
黄酒 |
白酒 |
建议饮食
菠菜粥 |
红豆莲藕粥 |
荔枝粥 |
荔枝山药粥 |
水萝卜丝拌白菜 |
鸡蛋银耳羹 |
红豆花生粥 |
莲子红豆沙 |
建议药物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
达那唑胶囊 |
赖氨酸维B12颗粒 |
醋酸可的松片 |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
药物详细信息
联环药业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方盛制药赖氨酸维B12颗粒(赖氨酸维B12颗粒) |
信谊万象赖氨酸维B12颗粒(赖氨酸维B12颗粒) |
赖氨酸维B12颗粒(赖氨酸维B12颗粒) |
上海通用药业醋酸可的松注射(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
杭州民生药业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利君制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白云山光华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柏赛罗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迈特兴华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京西药业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新华制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江西国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仙琚制药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华润紫竹药业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华润紫竹药业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信谊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新华联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成都一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正清制药达那唑胶囊(达那唑胶囊) |
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
武汉生物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
成都一药醋酸可的松片(醋酸可的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