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疾病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名称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描述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是指禽、畜类血吸虫的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因常在水稻种植时发生,所以又称稻田皮炎。在许多国家,常因在淡水湖或半咸水海游泳后发生,故称游泳痒,日本人称湖岸病。在中国,从东北至广东,从东部沿海至西南,水稻种植区均见该病。能引起本病的血吸虫种类颇多,但在中国主要是寄生于鸭类的包氏毛毕吸虫和寄生于牛、羊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尾蚴。因人不是这些血吸虫的适宜寄主,尾蚴钻入皮肤后可于局部组织内被杀灭,即使进入血液流到肺部,也不能存活。尾蚴侵入后分泌的蛋白酶及尾蚴死亡后释出的蛋白质和多糖均具抗原性,可产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皮炎。

预防

水灾后怎样预防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水灾后,疫区水源污染,血吸虫尾蚴泛滥成灾,一旦这些尾蚴钻进人体,皮肤就引起局部炎症,一般在下水后10—30分钟即可发病,部位以浸入水中的小腿,踩部,前臂等处多见,先有痒感,继之出现粟粒大丘疹,红斑,数小时后发展成绿豆大至黄豆大红色丘疹或疤疹,周围有红晕,顶端有虫咬痕迹,十分瘙痒。
预防本病主要是作好个人防护,下水前,局部可以涂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20%松香酒精等,治疗以止痒,消炎,预防继发感染为主,可以外用炉甘石粉洗剂,1%—3%樟脑酒精,全身治疗可内服抗过敏药物。

病因

【病因】
血吸虫尾蚴皮炎是由寄生于哺乳动物,禽类及鸟类的裂体科血吸虫的尾蚴引起所致。
【发病机制】
血吸虫尾蚴初次大量侵入表皮,也可进入真皮,尾蚴分泌代谢产物和尾蚴死亡后裂解产物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致皮肤生发层细胞溶解,细胞浸润,毛囊,皮脂腺周围水肿,表皮出现小水泡,泡内有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水泡表皮坏死脱落,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表皮脓肿,如再次重复感染,免疫反应更强烈,局部皮损出现更早且剧烈。

症状

发烧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急性淋巴结炎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愈率

30%

常用药物

马洛替酯片
吡喹酮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医学检查

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皮肤试验
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
血吸虫尾蚴膜反应
血凝试验
免疫学检测
皮内试验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吡喹酮片
复方紫参颗粒
马洛替酯片
马洛替酯缓释片

药物详细信息

九泰药业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迈特兴华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海南制药一厂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爱普森药业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南京制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科伦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华润紫竹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红旗制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康和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西南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湖北民康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绿金子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金麦通制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衡淯制药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亚邦强生药业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老中醫制药复方紫参颗粒(复方紫参颗粒)
亚宝药业马洛替酯缓释片(马洛替酯缓释片)
尔康湘药制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佐力马洛替酯片(马洛替酯片)
信谊天平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成都一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东盛制药吡喹酮片(吡喹酮片)
信谊天平吡喹酮片(吡喹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