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糖原贮积病Ⅱ型
描述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引起糖原代谢障碍的酶缺陷和过量糖原在体内沉积的组织不同,而将糖原贮积病分为11种类型。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又称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临床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麦芽糖酶(acidmaltasedeficiency,AMD)缺乏而引起糖原在溶酶体内沉积,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细胞结构破坏,糖原贮积病Ⅱ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运动障碍,以四肢肌无力、肌萎缩,假性肥大等肌病表现多见。
预防
预测本病的方法是妊娠14~16周作宫内穿刺和羊水细胞培养测定其酸性麦芽糖活性,若见降低,则应中止妊娠。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本病编码酸性麦芽糖酶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23区(17q23)。
(二)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麦芽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引起。
麦芽糖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麦芽糖酶两种,分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而游离葡萄糖分子,本病为溶酶体缺乏酸性麦芽糖酶,不能分解糖原而使之沉积在溶酶体中,引起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细胞结构破坏,溶酶体外的糖原代谢正常。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酮中毒,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巨舌,肌无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5.Ⅳ型 多糖-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肝硬化。
6.Ⅴ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7.Ⅵ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9.Ⅷ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10.Ⅸa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11.Ⅸb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症状
四肢无力 |
心力衰竭 |
呼吸困难 |
心律失常 |
发绀 |
肝脏肿大 |
肌肉萎缩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3%-0.004%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多重肺部感染 |
治疗科室
内科 |
内分泌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8-12周
治愈率
无法根治,以对症治疗为主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尿常规 |
果糖耐量试验 |
胰高血糖素 |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
肾上腺素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