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腺淋巴瘤
描述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cystadenoma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1910)报道,并称之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1929)报告2例并详加描述,故以此命名。腺淋巴瘤的组织发生来源观点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发生自残存于邻近淋巴结内的异位涎腺组织,经观察在胚胎的腮腺区淋巴结内和典型的腺淋巴瘤附近的淋巴结内,均曾查见类似的腺管。免疫学研究证明本瘤组织中的淋巴组织,主要由T淋巴细胞及少数B淋巴细胞组成。超微结构观察提示这些淋巴组织是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结果。故认为本病瘤组织内的淋巴样成分来源于腮腺区正常或反应性淋巴结组织,不参与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预防
改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还可以吃一些抗癌的食物,如西兰花和卷心菜、柑橘橙类水果、大蒜、杏子、无花果、红薯、苦瓜等等,这些食品都具有很好的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病因
1.大体形态:腺淋巴瘤体积一般不大,直径一般在3~4cm,肿瘤表面光滑,常呈轻度分叶,有完整纤薄的包膜,呈圆形或卵圆形,较软,可压扁,有时呈囊性感,切面大部分呈实性,可见似干酪样,灰白色,质地均匀,部分呈囊性,常见棕色较清的粘液样,胶东样或乳汁样物质由囊内流出。
2.镜检: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有乳头突入管腔,腺腔内含红染色无定物质,有时见有胆固醇结晶裂隙或少量炎性细胞,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具有颗粒状,嗜伊红的胞浆;外层细胞呈立方,多角或圆形,核空泡状,淡染,可见核仁,腺管上皮细胞无异型性,有时可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也可排成实性团块,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淋巴细胞密集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
3.生物学特点:腺淋巴瘤生长缓慢,瘤体一般不大,极少有直径超过10cm者,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为5.5%~12.2%,但Evans等认为,所谓复发,并不是原来的病变可生长,而是具有多灶性的特点,在同一腮腺内可有一个以上的肿瘤,也有双侧同时发生者,肿瘤癌变者极少。
症状
驻站医 |
生长缓慢 |
腮腺无痛性肿块 |
淋巴结退化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5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细菌感染 |
治疗科室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2-4月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醋酸泼尼松片 |
苯丁酸氮芥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医学检查
颅脑超声检查 |
颅脑MRI检查 |
头颅平片 |
建议食物
鹿肉 |
鸡蛋 |
鹅肉 |
松子仁 |
饮食禁忌
啤酒 |
白酒 |
杏仁 |
花生仁(炸) |
建议饮食
花生杏仁粥 |
皮蛋瘦肉粥 |
陈皮瘦肉粥 |
麸皮粥 |
小麦粥 |
荞麦粥 |
萝卜豆腐汤 |
甘笋酸梅汤 |
建议药物
六甲蜜胺胶囊 |
苯丁酸氮芥片 |
消癌平片 |
醋酸泼尼松片 |
地塞米松片 |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
复方环磷酰胺片 |
复方斑蝥胶囊 |
醋酸地塞米松片 |
药物详细信息
广东三才石岐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留可然(苯丁酸氮芥片) |
银诺克消癌平片(消癌平片) |
瑞晴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
陕西健民消癌平片(消癌平片) |
亨通消癌平片(消癌平片) |
柯爱立复方斑蝥胶囊(复方斑蝥胶囊) |
华南牌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绅泰消癌平片(消癌平片) |
金世复方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 |
烟台东诚大洋消癌平片(消癌平片) |
双燕牌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仙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力生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天津天药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仙琚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山西亨瑞达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
哈尔滨莱博通注射用盐酸平阳(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
上海信谊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山东潍坊制药厂六甲蜜胺胶囊(六甲蜜胺胶囊) |
遂成药业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
华南牌地塞米松片(地塞米松片) |
天津柏海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