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后天性视网膜劈裂
描述
本病或称老年性视网膜劈裂症(senileretinoschisis),但在20岁以后青年人中也有发生,所以老年性这一名称并不确切。本病在在40岁以上人群中属多发病,但我国和日本文献中很少报导。可能有种族方面的不同。80%以上为双眼发病,而且双眼对称,性别无差异。常因有闪光幻觉或飞蚊症等症状而就诊被查获,否则多在因某种原因作眼底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症发生于正视眼或远视眼,很少伴有近视,玻璃体常无病变,80%累及双眼,而且两侧对称,发生部位最多为颞下侧周边,颞上次之,鼻侧者非常少见。
由于病变局限于周边部,所以患者常不自觉,只有当劈裂越过赤道部向后扩展,特别是视细胞层与双极细胞层分离,神经元被切断后,才能检出相应的神经绝对性缺损,只要病变尚未侵及黄斑部,仍可保持良好中心视力,但对本病来说,如果并发视网膜脱离,扩展到靠近黄斑部的情况极为少见。
预防
专业指导
本病几乎是非进行性的,即使进行也是非常缓慢,因此是一种自限性的良性疾病,但是当劈裂内,外两壁均有裂孔形成时,也易于引起视网膜脱离,文献中国内外壁均有裂孔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为77%~96%,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原因的2.1%~3.2%,从这方面来看,就不能说没有危险性,但据Byer估计,内外壁均有裂孔者,仅为全部后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1.4%。
病因
本病发病的基础是周边微小囊样变性(peripheral micro-cystoid degeneration),锯齿缘邻近处视网膜外丛状层有一种病理标本上称为Blessing-Iwanoff腔的小囊泡存在,这种小囊泡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下呈灰白色混浊斑点,随年龄增长缓慢扩大并相互融合,使外层与内核层之间劈裂而形成大囊腔,囊腔内壁(内层)因神经成分变性消失而变薄,最后仅剩内境界膜及神经胶质(gliar);外壁(外层)残留视细胞层及色素上皮层,病程发展中,囊腔继续扩大,囊腔与囊腔之间保留有以Müller细胞为主的神经胶质组织,成为维系内外壁的柱状索(neural pillars),柱状条索断裂后,残端附着于内壁的内面,内外壁间囊样腔内,有透明的粘液贮留,粘液为沾多糖酸(mucopolysacchric acid)。
症状
视力障碍 |
视网膜出血 |
视网膜水肿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5%
易感人群
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
治疗科室
五官科 |
眼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羟苯磺酸钙胶囊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1000元)
医学检查
视力 |
视野检查 |
裂隙灯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明目地黄丸 |
羟苯磺酸钙胶囊 |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
药物详细信息
多贝斯(羟苯磺酸钙胶囊) |
灵光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
陕西香菊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同仁堂制药厂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唐龙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仲景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黄山天目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北京御生堂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北京勃然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芜湖张恒春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达士明(羟苯磺酸钙胶囊) |
湖北御金丹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林恒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
朗仕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
河南灵佑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丽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济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达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怡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通德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
湖北炎黄本草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马鞍山天福康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
河南济源济世明目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