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在青年与成年发生的EB病毒原发性感染者,约有半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的Burkittis淋巴瘤(BL和鼻咽癌仅发生在曾感染过EB病毒的患者,且在BL和鼻咽癌的肿瘤细胞中均带有EB病毒的DNA以及病毒决定的核抗原,故认为EB病毒可能是BL和鼻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预防
本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主张急性期应呼吸道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宜用漂白粉,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认为隔离病人并无必要,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能长达数月,故如为献血员,其献血期限至少必须延至发病后6个月,本病免疫预防尚在探索中。
病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属疱疹病毒属,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 C3a受体,与 EBV受体相同),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①衣壳抗原(VCA):VCA IgM抗体早期出现,多在 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 IgG出现稍迟于前者,但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
②早期抗原(EA):可再分弥散成分 D和局限成分R,是EBV进人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只有EBV特异的DNA多聚酶活性,EAIgG抗体是近期感染或EBV活跃增殖的标志,该抗体于病后 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
③核心抗原(EBNA):EBNAI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④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和持续时间与 EBNA IgG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⑤膜抗原(MA):是中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出现和持续时间与 EBNA IgG相同。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也可引起小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晚秋至初春为多,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口一口传播),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及粪便传播,关干宫内传播问题尚有争议,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性别差异不大,6岁以下儿童多呈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后多出现典型症状,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罕见。
症状
肝功能异常 |
斑丘疹 |
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缓脉 |
多发性针尖样瘀点 |
肝肿大 |
腭部可见小出血点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4%-0.005%
易感人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传染性
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
心肌炎 |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1-2周
治愈率
75%-85%
常用药物
红霉素肠溶胶囊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
EAC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
骨髓象分析 |
血常规 |
免疫学检测 |
建议食物
葵花子仁 |
花生 |
核桃 |
白果(干) |
饮食禁忌
赤小豆 |
白扁豆 |
虾米 |
河虾 |
建议饮食
牛奶蒸蛋 |
牛奶花生粥 |
人参小米粥 |
芝麻小米粥 |
海带粳米粥 |
海带果菜汁 |
紫菜豆腐肉片汤 |
紫菜黄瓜汤 |
建议药物
红霉素肠溶胶囊 |
药物详细信息
新红康(红霉素肠溶胶囊) |
信谊万象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浙江众益制药股份红霉素肠溶(红霉素肠溶胶囊) |
天圣制药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浙江众益制药股份红霉素肠溶(红霉素肠溶胶囊) |
宇德制药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天圣制药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万辉双鹤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新红康(红霉素肠溶胶囊) |
绿丹药业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利君方圆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正清制药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三爱药业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汕头金石制药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
哈药总厂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