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传染科 疾病百科

名称

狂犬病

描述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

预防

鉴于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严格执行犬的管理,可使发病率明显降低。
狂犬病的日常预防
应定期给狗注射犬用疫苗,进行免疫。保持宠物皮毛清洁,定期在家中消毒,和宠物嬉戏后要及时洗手。猫、狗等宠物的身上是跳蚤等最好的寄生场所,可以通过宠物传给人,此外,猫、狗等宠物身上还可能藏着螨虫,它能引起皮癣、湿疹等疾病。如果发现宠物有瘙痒等皮肤病症状时,需及时治疗,避免传染扩大。如果感染上狂犬病毒后再诊治就为时已晚了。
狂犬病的专业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捕杀所有野犬,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发现病犬的病猫时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仍存活的动物可确定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离,对死亡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查,并将其焚毁或深埋,切不可剥皮或进食。
(二)伤口处理早期的伤口处理极为重要,人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伤口,并不断擦拭,伤口较深者尚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作皮试阴性后,可注入伤口底部和四周,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三)预防接种接种对象为:
①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
②被发病随后死亡(包括观察期内)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
③为已被击毙和脑组织已腐败的动物所咬者;
④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
⑤伤口在头,颈处,或伤口较大而深者,如咬人动物(指非流行区而言)5日后仍安危无恙,注射即可中止;
⑥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近年来,国内已发现一些被咬伤发生狂犬病而死亡的病列,而犬却安然无恙,经证实该犬的唾液内带毒,故流行区被犬咬伤者均应接种,表1示狂犬病预防接种的适应证。
我国广泛使用田鼠肾细胞疫苗,1979年起,由武汉生物制品所通过鉴定,投产,轻度咬伤者于第0,7,14天各肌注2ml,重度咬伤及头,面,颈部咬伤于第0,3,7,14及30天各肌注2ml。
该疫苗的效果,各方报告不一致,有的认为其效果仅及人二倍体疫苗的1/6,因此,需寻找新一代疫苗。
免疫血清有抗狂犬病马血清与人体抗狂犬病球蛋白两种,我国目前生产的是前者,每支10ml,含1,000IU;成人剂量为20ml;儿童为40IU/kg,需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以一半剂量作局部伤口处注射,另一半剂量肌注,人抗狂犬病球蛋白的一次注射量为20IU/kg,免疫血清可干扰宿主的主动免疫而影响抗体生成,因此必须在接种结束后10,20和90日再给予激发量疫苗,以触发回忆反应而产生较大量的相应抗体。
(四)其他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预防接种后并发神经系统反应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对动物实验感染有保护作用,用于人的预防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
1.留察动物仅限于非流行区的狗和猫;
2.流行区内的咬伤者,均应作全程预防注射。

病因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形态似子弹,直径75~80nm,长175~200nm,内层为核壳,含40nm核心,外层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许多丝状突起,突起物远端为槌状,整个病毒表面呈蜂窝状的六角形结构,病毒的基因组为负链单股RNA,分子量为4.6×106,病毒基因组长11932个核苷酸,其中约91%的核苷酸参与编码五种已知的结构蛋白,即糖蛋白(GP),包膜基质蛋白(M2P),壳体基质蛋白(M1P),核蛋白(NP)和转录酶蛋白(LP),基因组RNA与180个NP分子结合成核糖核蛋白(ribose nucleoprotein,RNP),使RNA受到良好的保护而不被降解,同时也为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结构基础。
M2P是狂犬病毒最小的结构蛋白(分子量仅为25×103),它可连接病毒外膜及膜上GP和核壳,GP是一种典型的跨膜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同时可诱发宿主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刺激细胞免疫,对狂犬病病毒的攻击有保护作用,NP为狂犬病毒的群特异性抗原,可使机体产生补体结合抗体,NP诱生的抗狂犬病毒保护力是由各种细胞因子(如抗体,单核因子和淋巴细胞等)参与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还能对中和抗体有促进作用,狂犬病毒GP和NP还可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
目前认为,病毒的局部存在并非导致临床表现差异的惟一因素,体液免疫及细胞介导免疫早期有保护作用,但当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大量增生后,则免疫介导的损害和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免疫抑制小鼠接种狂犬病毒后死亡延迟,被动输入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后,则死亡加速,在人类狂犬病,其淋巴细胞对狂犬病毒细胞增生反应为阳性者多为狂躁型,死亡较快,对髓磷脂基础蛋白(MBP)有自身免疫反应者也为狂躁型,病情进展迅速,脑组织中可见由抗体,补体及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损害。
病毒可接种于鸡胚,鼠脑,也可在地鼠肾细胞及二倍体细胞中培养生长,从人与动物分离的病毒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毒株,亦是人或动物发病的病原体,称为“街病毒(street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潜伏期长(脑内接种15~30天以上),能在涎腺中繁殖,各种途径感染后均可使动物发病,街病毒连续在动物脑内传代(50代以上)后,毒力减低,潜伏期缩短,并固定在3~6天,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不侵犯唾液,不形成内基体,称为“固定病毒(fixed virus)”,固定病毒虽有减毒变异,但仍保留其主要抗原性,可用于制备狂犬病减毒活疫苗,供预防接种用。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氯化汞和季胺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等灭活,其悬液经56℃ 30~60min或100℃ 2min即失去活力,但不易被苯酚和甲酚皂溶液杀灭,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被感染的组织可保存在50%的甘油内送检。
发病机制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主要通过神经逆行,向心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5cm/d,在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再波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部位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3.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即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症状

咬伤愈合的伤口…
嗜睡
呼吸困难
食欲缺乏
潮式呼吸
烦躁不安
“三怕”(水声…
抽搐
恶心
运动失调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03%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体液传播接触传播

并发症

尿崩症
高血压
低血压
心律失常
体温过低
呼吸性碱中毒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栓形成

治疗科室

传染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

狂犬病不易治愈,病死率几乎为100%

治愈率

0.01%

常用药物

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
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尿常规
颅脑CT检查
心电图
胸部B超
涂片
胸部平片

建议食物

鸡蛋
鸡腿
青豆
黑豆

饮食禁忌

干腌菜
白酒
鸡翅
鹅肉

建议饮食

牛奶杏仁粥
牛奶花生粥
牛奶大枣汤
芹菜炒鸡蛋
百合鸡蛋黄汤
鸡蛋芹菜炒饭
鸡蛋黄花汤
绿豆芽炒里脊丝

建议药物

抗狂犬病血清
地鼠肾细胞
人二倍体细胞
鸡胚细胞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Vero细胞

药物详细信息

瑞必补尔(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
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V(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南岳生物制药狂犬病人免疫球(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武汉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武生旺宁(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蜀阳药业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诺诚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河南远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
长春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华兰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赛诺菲巴斯德人用狂犬病纯化(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
成大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依生生物制药冻干人用狂犬病(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长春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荣安生物药业冻干人用狂犬病(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HDCV(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武汉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兰州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兰州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长春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长春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赛伦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武汉生物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