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疟疾
描述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健全疫情报告,根治疟疾现症患者及带疟原虫者。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个人防护可应用驱避剂或蚊帐等,避免被蚊虫叮咬。
3.提高人群抗病力 疟疾疫苗接种有可能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由于疟原虫抗原的多样性,给疫苗研制带来较大困难,目前研制的主要是子孢子蛋白和基因疫苗,尚未能供现场应用。
疟疾疫苗,艾滋病疫苗与结核病疫苗已成为全球优先发展的三大疫苗,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化学药物预防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措施,对高疟区的健康人群及外来人群可酌情选用,常用氯喹,口服0.3g/次,1次/周,在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用甲氟喹0.25g/次,1次/周,亦可选用乙胺嘧啶25mg/次,或多西环素0.2g/次,1次/周。
提富乐喹(tafenoquine)是一种8-氨喹类抗疟药,曾在加纳用安慰剂对G6 PD正常的人和非妊娠妇女做过预防恶性疟的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的13周内,每周口服25mg组的预防效果为32%,50mg组为84%,100mg组为87%,200mg组为86%,不良反应少而轻,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恶性疟预防用药。
目前正广泛用于临床病例治疗的青蒿琥酯不宜用作疟疾预防药物,以免疟原虫对它产生耐药性,从而缩短其临床应用周期。
病因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4、流行特征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则不受季节限制。
(一)发病原因
疟原虫在分类学上属于血孢子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plasmodium),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我国虽然四种疟原虫都存在,但主要是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和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少见,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仅发现几例。
1.形态 在红细胞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虫种鉴别的重要依据,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期称为红内期,这一阶段随着虫体生长,发育,繁殖时期的不同,其形态变化很大(多形性),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发育期,即滋养体期,裂殖体期和配子体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形态时,须将薄血膜涂片用瑞氏或姬氏液染色,染色后的疟原虫核为紫红色,胞质为蓝色,疟色素不受染色的影响仍为棕褐色。
①滋养体期(trophozoite):为疟原虫在细胞内最早出现的摄食和生长的阶段,按其发育的先后又有早期滋养体和晚期滋养体之分,早期滋养体的胞质较少呈纤细的环状,中间为空泡,颇似戒指的指环,细胞核较小,位于环的一侧,颇似戒指上的宝石,故此时也称环状体(signet ring),以后虫体明显发育增大,有时伸出伪足,胞核亦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最终产物疟色素颗粒(malarial pigments),被感染的红细胞形态又发生变化,并可出现不同形态的小点,此时称为晚期滋养体(亦称大滋养体)。
②裂殖体期: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后虫体外形变圆,胞质内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称为裂殖体前期或未成熟裂殖体,裂殖体前期的核继续分裂,胞质随之也分裂,疟色素渐趋集中,最后分裂的每一小部分细胞质包绕一个细胞核,形成许多小的个体,称为裂殖子(merozoite),这种含有裂殖子的虫体称为裂殖体或成熟裂殖体。
③配子体期(gametocyte):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数代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核增大,胞质增多,最后发育为圆形,椭圆形或新月形的个体,称为配子体,配子体有雌雄(或大小)之分,虫体较大,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者为雌配子体(大配子体);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者为雄配子体(小配子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四种疟原虫的形态虫体较小,胞质稀薄,疟色素少而细小,核鉴别见表1。
2.生活史 寄生于人体的四种疟原虫,其生活史过程大致相同,都需经过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个世代,均分为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和孢子增殖期三个阶段,都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人体内先进入肝细胞发育(红细胞外期),后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而大量繁殖(红细胞内期),最后分化出配子体,完成无性生殖,开始了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的有性生殖发育(孢子增殖期),无性生殖在人体内完成,有性生殖在蚊体完成,故人为疟原虫的中间宿主,蚊为其终末宿主。
(二)发病机制
疟原虫生活史的致病阶段主要是红细胞内期,疟疾的一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典型疟疾周期性发作,继发贫血及脾大,严重者还可引起的凶险型疟疾,疟性肾病,黑尿热等,均由红内期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及其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红细胞外期对肝细胞虽有损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然而它与疟疾的潜伏期及复发有关,从疟疾发病的整个过程来看,蚊唾液腺中的子孢子侵入人体后到临床发作前,都要经过一段潜伏期,继之临床发作;若未经彻底治疗,则经过或长或短的潜隐期(latent period)又出现再燃或复发。
1.潜伏期 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时止为潜伏期,如疟疾系蚊虫传播引起,则潜伏期包括红外期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的时间;若因输血等方式直接把红内期疟原虫注入人体引起,其潜伏期仅为红内期疟原虫增殖到一定数量的时间。
2.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为发冷,发热,出汗三个连续阶段,全过程大约为8~10h,在发作之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转为间歇期,疟疾发作与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有关,同时与红内期疟原虫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发作的动因是由于红细胞被裂殖体胀破后,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起进入血流,这些物质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而引起寒战,发热,待血内刺激物被清除后,体温开始恢复正常,典型的发作间隔与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周期相吻合,随着疟疾发作次数增多,人体对原虫产生了免疫力,或经不彻底的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虫被消灭,不再出现临床症状,但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残存的疟原虫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抗原变异等)逃避免疫作用及机体一般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下降,重新大量繁殖引起再次发作,称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人体免疫力或杀裂殖体药物彻底肃清,但由于红外期的疟原虫,即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待其休眠结束,开始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重新侵入红细胞后大量繁殖,再次引起原虫血症致疟疾发作,称之为复发(relapse),复发时由于机体已有一定的免疫力,症状一般较初发时轻,发作次数也较少。
3.贫血和肝脾大
(1)贫血:疟疾反复发作后,红细胞数量迅速下降,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不同程度贫血,恶性疟的贫血更为严重,因为恶性疟原虫侵犯各种红细胞,繁殖数量大,破坏红细胞较严重,疟疾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重。
(2)肝脾大: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大,在小儿患恶性疟时尤为显著,脾大是疟疾患者早期出现并有显著特点的体征,初发患者在发作3~4天后开始出现脾肿,原因是充血及巨噬细胞大量增生。
(3)疟疾肾病综合征:疟疾在发作过程中可以并发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或肾病综合征,一般认为属免疫病理现象,为第Ⅲ型变态反应,疟疾急性期引起的肾病是一时性的可逆性病变,经抗疟治疗可痊愈,长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疟疾肾病以恶性疟和三日疟患者较常见。
(4)凶险型疟疾:是指血液中查见恶性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超高原虫血症(外周血液中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感染率>5%);持续6h以上昏迷或其他意识方面的障碍;重症贫血(血红蛋白<71g/L);黄疸;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肾衰竭(24h尿量少于400ml);高热或有其他夹杂症者,凶险型疟疾一般发生在恶性疟暴发流行时期,或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此型患者开始发病多与一般病例无异,但发作一,二次后突然病情转重,症状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病情发展快而险恶,病死率高,凶险型疟疾临床表现80%以上见于恶性疟患者,按临床症状划分为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型等,其中以脑型疟居多。
症状
腹泻 |
血骨髓或痰涂片… |
间歇性寒颤 |
腹痛 |
低热 |
发绀 |
恶心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性
虫媒传播血液传播
并发症
血尿 |
治疗科室
传染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3个月
治愈率
40%
常用药物
鳖甲胶 |
磷酸氯喹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医学检查
疟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白细胞数 |
血凝试验 |
免疫电泳 |
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
骨髓细菌培养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
尿黑酸定性试验 |
尿血红蛋白定性 |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 |
建议食物
鸡腿 |
鳕鱼 |
鳝鱼 |
三文鱼 |
饮食禁忌
赤小豆 |
白扁豆 |
螃蟹 |
鲤鱼 |
建议饮食
白菜红枣牛腩汤 |
三鲜冬瓜卷 |
桃酥豆泥 |
木耳核桃炖豆腐 |
肉片柿子汤 |
柠檬银耳冰醋饮 |
木瓜蛋奶汁 |
番茄橘子汁 |
建议药物
鳖甲胶 |
乙胺嘧啶片 |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
蒿甲醚注射液 |
盐酸多西环素胶丸 |
青蒿琥酯片 |
磺胺甲噁唑片 |
乌梅丸 |
磺胺嘧啶片 |
磷酸伯氨喹片 |
柴胡注射液 |
复方奎宁注射液 |
磷酸氯喹片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
药物详细信息
河南四方药业鳖甲胶(鳖甲胶) |
信谊天平磷酸氯喹片(磷酸氯喹片) |
昆明中药乌梅丸(乌梅丸) |
辅仁堂鳖甲胶(鳖甲胶) |
台城制药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
福星生物复方奎宁注射液(复方奎宁注射液) |
昆明制药蒿甲醚注射液(蒿甲醚注射液) |
汇天生物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
桂林南药青蒿琥酯片(青蒿琥酯片) |
河南康华药业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
科泰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
罗浮山国药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
新辉药业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
信谊延安盐酸多西环素胶丸(盐酸多西环素胶丸) |
昆明制药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
古田药业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
中兴汉方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片) |
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
中西制药磷酸伯氨喹片(磷酸伯氨喹片) |
白云山光华乙胺嘧啶片(乙胺嘧啶片) |
九连山药业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 |
新峰药业复方奎宁注射液(复方奎宁注射液) |
云南白药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