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先天性肠闭锁
描述
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intestinalatresia)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畸形,严重的威胁病儿生命。早年,本病病死率很高,近20年来,病因学研究的进展,诊断水平的提高,技术操作的改进,手术前后良好的监护,尤其是静脉高营养的应用,使存活率显著提高。中国医科大学报道1960~1985年共手术治疗肠闭锁97例,肠狭窄46例,20世纪90年代肠闭锁的治愈率已达到80%~85%以上,肠狭窄达到95%以上,治愈率明显提高。
预防
健康教育
做好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工作,预防措施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1、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2、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
包括远离烟雾,乙醇,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以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以下学说:
1.胚胎发育阶段实心期中肠空化不全可产生肠闭锁或狭窄。
2.胎儿期肠管某部损伤和血运障碍 如胎儿发生肠扭转,肠套叠,胎便性腹膜炎及粘连性肠绞窄,肠穿孔,内疝,肠系膜血管发育畸形等导致肠管某部血运障碍,使肠管发生坏死,吸收,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肠闭锁,北京儿童医院曾见到7例肠闭锁,切除标本的肠腔内呈肠套叠改变,并多次见到肠闭锁合并腹腔内粘连及散在钙化灶的病例,大量实验研究也证明了此学说。
3.家族遗传因素已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多发性肠闭锁和Apple-Peel闭锁,均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二)发病机制
先天性肠闭锁最常见于空肠下段及回肠,十二指肠次之,结肠闭锁则较为少见,而肠狭窄则以十二指肠最多,回肠较少,肠闭锁有两种病理形态如图1所示:一型为膜式闭锁,肠管内有一隔膜将肠腔隔断形成闭锁,多见于十二指肠及空肠,外观仍保持其连续性,少数十二指肠膜式闭锁,当隔膜受近端肠腔内高压作用,向肠腔远端脱垂形如“风袋”样,手术中应注意,另一型肠管外观失去其连续性,或仅有一纤维索带相连,梗阻两端肠管均呈盲端,多见于空肠下端及回肠,单一闭锁较多见,也有多发闭锁者占7.5%~20%,本型中有一种苹果皮样闭锁,闭锁部位于空肠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发育异常,仅留第一空肠支及右结肠动脉,小肠环绕血管支呈削下的苹果皮样,肠系膜不固定,易发生肠扭转。
闭锁近端肠管因长期梗阻而扩张,直径可达3~5cm,肠壁肥厚,也可发生局部缺血,坏死,穿孔,远端肠管细小瘪缩直径0.4~0.6cm,腔内无气,仅有少量黏液及脱落的细胞,若肠闭锁发生在胎便形成以后,闭锁远端可有少量黑绿色胎便。
肠闭锁常并发其他畸形,如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等,肠闭锁患儿小肠的长度较正常新生儿明显缩短,一般长100~150cm,正常儿为250~300cm。
症状
无力 |
肠鸣 |
呼吸困难 |
便秘 |
发绀 |
消瘦 |
脱水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5%
易感人群
新生儿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脱水 |
吸入性肺炎 |
腹膜炎 |
休克 |
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 |
先天性食管闭锁 |
脐膨出 |
尿道下裂 |
治疗科室
外科 |
普外科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
2-4月
治愈率
8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90000元)
医学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
羊水量 |
气钡双对比造影 |
腹部平片 |
血常规 |
尿常规 |
便常规 |
建议食物
鸡蛋 |
鸽蛋 |
鸡肉 |
腰果 |
饮食禁忌
啤酒 |
红葡萄酒 |
白酒 |
螃蟹 |
建议饮食
牛奶菠菜粥 |
豆腐炖菜心 |
香菇薏米饭 |
香菇扒小白菜 |
苹果沙拉 |
番茄苹果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