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疾病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名称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描述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linearIgAbullousdermatoses,LABD)或线状IgA皮肤病(linearIgAdematosis)由于其具有基底膜线状IgA沉积,不伴发谷胶敏感性肠病,HLA-B8阳性仅为30%,成为与大疱性类大疱疮和疱疹样皮炎完全不同的独立疾病,另一儿童慢性大疱皮病(chronicbullousdiseaseofchildhood)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并且具有同样类型的基底膜带均质性IgA线状沉积,因此有人认为两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在这里,我们将两病归为一种疾病进行讨论,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年,大部分为40岁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儿童线状大疱性皮肤病见于5岁以下儿童。

预防

健康教育
长期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现已明确,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皮损一旦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控制后,需逐渐缓慢地减少药量,并长期服用。天疱疮一般需服药3~5年,大疱性类天疱疮需服药2~3年。骤然停药、减药速度过快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由于真皮结合的基底膜线状IgA沉积,而IgA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目前尚未能确定其来源,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循环抗基底膜带的IgA抗体位于盐水分离皮肤的表皮侧,亦有少数研究报道抗原位于真皮侧,说明本病的靶抗原可能不止一种,免疫电镜发现,线状IgA皮肤病的抗体的沉积方式有3种,一种是沉积于透明板,另一种是沉积于致密板及其下方,第3种是致密板的上方和下方,而儿童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的IgA沉积也是位于透明板,致密板及其下方,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多种抗原参与作为成人和儿童线状IgA沉积的靶抗原,初步研究发现抗原分子量为97kDa,285kDa和120kDa三种蛋白质,上述研究表明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和儿童慢性大疱性皮肤病有许多共同抗原,详细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服用某些药物如万古霉素,锂制剂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停药后病情缓解,再次使用此类药物病情复发,药物引起小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很显然某些药物可能引起IgA在皮肤的沉积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症状

疱疹
丘疹
测试
口腔溃疡
黏膜损害
大疱(含脓性液体)
继发感染
瘙痒

医保范围

患病率

0.006%-0.008%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脓疱疮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75%-80%

常用药物

阿昔洛韦缓释片
阿莫西林分散片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医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皮损
免疫病理检查

建议食物

鸡蛋
鸽蛋
鸡肉
腰果

饮食禁忌

啤酒
红葡萄酒
白酒
螃蟹

建议饮食

牛奶菠菜粥
菠菜豆腐汤
素油菜心
黑木耳芹菜粥
芹菜粥

建议药物

阿昔洛韦乳膏
利巴韦林颗粒
阿莫西林分散片
利巴韦林含片
阿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缓释片

药物详细信息

艾韦达(阿昔洛韦缓释片)
阿林新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
利莎林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
湖北康正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太平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安徽江中高邦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湘江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
奥吉娜利巴韦林含片(利巴韦林含片)
遂成药业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湖北潜江利巴韦林含片(利巴韦林含片)
东药阿昔洛韦凝胶(阿昔洛韦凝胶)
江苏亚邦强生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湖北东信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山东仁和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
赤峰蒙欣利巴韦林含片(利巴韦林含片)
安徽新和成皖南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海口制药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
广东科伦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乳膏)
葵花药业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
海南康芝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
四川制药制剂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
海南慧谷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
九惠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