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IgA肾病

儿科 小儿内科 疾病百科

名称

小儿IgA肾病

描述

IgA肾病(IgAnephropathy)是1968年由Berger首先描述的,以系膜增生及系膜区显著弥漫的IgA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血尿最为常见,IgA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后者常继发于肝硬化,肠道疾病、关节炎、疱疹性皮炎等疾病,也以肾小球系膜区显著的IgA沉积为特点。原发性IgA肾病在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而且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之一,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IgA肾病。

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应积极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各种感染,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那么对于预防本病发生和反复发作,首先应当避免抗原物质的侵入,所以,应该积极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避免胃肠黏膜损伤,尽可能减少可能成为抗原物质的食品摄入,当发现患者的发病与其扁桃体反复发炎相关时,可在炎症控制后考虑扁桃体摘除,应该尽量少吃辛辣的食物,忌烟酒,青少年在吸收营养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清淡,不要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此外,在学习,工作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减少由于感冒,体质弱引起各类感染或扁桃体炎,但是进行体育运动,也要注意量的掌握,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造成过度劳累。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本症是含有IgA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而致病,复合物中的抗原可能与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处感染的病毒,细菌,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有关。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由于肾组织内有IgA,C3和和(或)IgA,IgG的沉积,因此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病与IgA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有关研究已深入到IgA分子结构水平。
(1)免疫球蛋白A的结构与特征: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15.2%,80%的血清IgA是以单体四条链的形式出现,单体间的连接靠二硫键和J链稳定,依α重链抗原性不同将IgA分为2个血清型,即IgA1和IgA2, IgA1是血清中的主要亚型,占80%~90%,IgA2仅占10%~20%,IgA1绞链区比IgA2长1倍,IgA2又可分为IgA2m(1)和 IgA2m(2),尽管血清IgA2浓度仅及IgA1的1/4,但分泌液中1gA2浓度与IgA1相等,在IgA2m(1)结构中,α链与轻链间无二硫键,靠非共价键连接,但轻链间及α链间则有二硫键相连接,另一种形式的IgA称为分泌型IgA(SIgA),存在于人的外分泌物中,如唾液,眼泪,肠内分泌物以及初乳中,分泌型IgA与血清型不同,它是一个二聚体分子,带一个J链和另一个外分泌成分(SC),组成(IgA)2-J-SC复合物,而血清型则是(IgA)2-J组成, J链由137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1500,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含8个胱氨酸残基,6个与链内二硫键形成有关,而2个与α链的连接有关,已知α链的C末端有18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J链是通过与α链的C端的第2个半胱氨酸残基与α链相连的,两者都是由浆细胞产生,并且在分泌时就连接在一起了, SC是由黏膜组织或分泌腺体中的上皮细胞合成的,通过二硫键同人SIgA的2个单体IgA中的一个相连接,SC是由549~55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分子量约7万,糖基含量高达20%,其多肽链上有5个同源区,每个同源区由104,114个氨基酸组成,这些同源区在立体结构上与Ig相似,现已知连接到 α链是在Fc区,但精确定位尚不清楚,SIgA的构型可能是:①一种堆加起来的Y型排列;②末端对末端的排列,两个IgA通过Fc α区相连接,组成双Y字型结构,局部组织浆细胞产生的(IgA)2-J通过:①与上皮细胞基底侧表面的SC结合后,形成IgA-J-SC,转送到一个囊泡中的顶端表面而分泌出去;②(IgA)2-J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同肝细胞表面的SC结合而清除,再经肝细胞的囊泡机制而转进入胆道,末端相互连接可形成末端开放的多聚体,而且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多聚体大小的异质性,血清中IgA有20%是以多聚体形式存在的,且沉降系数为10s,13s,15s不等,此外IgA有易于同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倾向,这都是由于α链的氨基酸残基极易于形成分子间的二硫键,IgA分子结构的这些特性在IgA肾病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
(2)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在IgA肾病中,IgA沉积的方式与肾小球的病理变化是相平行的,系膜区的IgA沉积伴随系膜增生,毛细血管上的沉积则伴随血管内皮的改变,引起IgA沉积的病理因素有:①抗原从黏膜处进入体内并刺激IgA免疫系统,抗原成分范围很广包括微生物,食物(卵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等,②IgA免疫反应异常导致高分子量的多聚IgA形成,③结合抗原的多聚IgA通过静电(λ链),受体(FeaR)或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而沉积于肾脏,已发现血清中IgA-纤维连接蛋白复合物是IgA肾病的特征,④其他IgA清除机制(如肝脏)的受损或饱和,现有的研究表明,IgA肾病中在肾小球内沉积的IgA主要是多聚的λ-IgA1,IgA肾病患者的血清IgA1,多聚IgA,λ-IgA1水平均可见增高,患者B细胞存在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β-1,3GT)的缺陷,导致IgA1绞链区O型糖基化时,末端链接的半乳糖减少,这一改变可能影响IgA1与肝细胞上的寡涎酸蛋白受体(ASGPR)结合而影响IgA的清除,而且能增加其与肾脏组织而沉积的结合, Harpel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发现IgA肾病肠道黏膜表达合成多聚IgA的必需成分J链mRNA水平降低,而骨髓则升高,此外,扁桃体PIgA1产生也增多,由于扁桃体PIgA产量远低于黏膜及骨髓,因此,沉积在肾组织中的PIgAl可能主要来源于骨髓而非扁桃体及黏膜。
2.病理改变特点
光镜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从局灶,节段性增生到弥漫性系膜增生不等,部分系膜增生较重者可见系膜插入,形成节段性双轨,有时还见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塌陷,球囊粘连,个别病变严重者可出现透明样变,全球硬化,个别有毛细血管管襻坏死及新月体形成,Masson染色可见系膜区大量嗜复红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具有诊断价值,Ⅰ,Ⅲ,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在IgA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表达明显增加,Ⅰ,Ⅲ型胶原在系膜区表达也明显增加,多数患者肾小管基底膜Ⅳ型胶原表达也增加,电镜下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在系膜区有较多的电子致密物沉积,有些致密物也可沉积于内皮下,近年报道,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也有变化,10%左右的IgA肾病有基底膜变薄,究竟是合并薄基底膜病还是属于IgA肾病的继发改变尚不清楚, WHO对本病的病理分级:
(1)Ⅰ级:光镜大多数肾小球正常,少数部位有轻度系膜增生伴(不伴)细胞增生,称微小改变,无小管和间质损害。
(2)Ⅱ级:少于50%的肾小球有系膜增生,罕有硬化,粘连和小新月体,称轻微病变,无小管和间质损害。
(3)Ⅲ级:局灶节段乃至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宽伴细胞增生,偶有粘连和小新月体,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偶有局灶性间质水肿和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4)Ⅳ级:全部肾小球示明显的弥漫性系膜增生和硬化,伴不规则分布的,不同程度的细胞增生,经常可见到荒废的肾小球,少于50%的肾小球有粘连和新月体,称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的小管萎缩和间质炎症。
(5)Ⅴ级:与Ⅳ级相似但更严重,节段和(或)球性硬化,玻璃样变,球囊粘连,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称之为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小管和间质的损害较Ⅳ级更严重。

症状

血尿
肾区叩击痛
腹痛
低热
小血管纤维性坏死
蛋白尿

医保范围

患病率

儿童发病率约为0.02%-0.0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治疗科室

儿科
小儿内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肾移植

治疗周期

3-6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100000元)

医学检查

纤维连接蛋白
肾脏超声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
肾功能检查
血尿素氮(BUN)
肾脏切片
肾脏触诊
肾脏叩诊

建议食物

薇菜
鸡蛋
鸽蛋
鸡肉

饮食禁忌

啤酒
红葡萄酒
白酒
螃蟹

建议饮食

鱼头炖豆腐
香菇烧麦
香菇炒菜花
白菜猪肉水饺
白菜肉末粥

建议药物

药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