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表皮痣
描述
表皮痣(epidermalnevus)又称疣状表皮痣(verrucousepidermalnevi),还称又名单侧痣、线状表皮痣等,是一种表皮呈疣状增生的先天性限局性表皮发育异常,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皮损可自行消退,极罕见。本表皮痣于1863年由VonBaerensprung首先描述,称之为单侧痣,又名线状表皮痣、疣状痣、疣状线状痣等,同病异名达数十种之多。因本病发病年龄很早,同时临床表现特殊,多为单侧性疣状隆起损害,故诊断不难。但需要与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及线状银屑病等区别。本病持续存在,而线状苔藓可自行消退。同时病理上有疣状及乳头瘤样增生,故可与线状苔藓区别。线状排列的扁平苔藓与银屑病在病理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可以与本病区别。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因
本病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所致,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突变有关。在患者的一些细胞系发现指示遗传镶嵌现象的染色体断点,偶亦有报告呈家族性发病者。
发病机制:
患者表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主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嵴伸长,乳头瘤样增生,并可见颗粒层增厚及柱状角化不全,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痣细胞增生。若并发痣细胞痣,则见痣细胞。头、面部病变少数可伴发皮脂腺痣或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等。炎症型尚有灶状角化不全及轻度棘层水肿,真皮内轻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泛发型者,偶或局限性患者可显示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并常扩展至整个表皮。
症状
丘疹 |
口腔黏膜白斑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2%-0.003%
易感人群
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甲沟炎 |
治疗科室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支持性治疗 |
手术治疗 |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愈率
65%
常用药物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医学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
免疫病理检查 |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皮损 |
涂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