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小儿腹泻病
描述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性的: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还有非感染性的:如症状性的、过敏性因素常见的与牛奶蛋白过敏、饮食因素如突然改变食物种类,气候因素等,还有乳糖不耐受、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等。小儿腹泻尤其是病毒性腹泻,容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其死亡率为0.51%。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预防
WHO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最后推荐以下7项措施预防儿童腹泻,即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我国卫生部借鉴WHO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多年来腹泻病防治的经验,针对目前的防治情况,在国家腹泻病控制规划中,明确规定下列措施为今后腹泻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即提高4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个人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正确处理儿童粪便;使用充足的清洁水;粪便无害化处理;应用安全卫生的方法制备家庭食品,尤其是合理卫生地添加辅食;加强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监督。认真做到以上各点,定能使腹泻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另外,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完善的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拮抗能力弱,人工喂养者食物中缺乏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物质,且食物和食具污染机会较多,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且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有:
①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
A.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按其致病机制分类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产毒素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toxinogenic E.Coli,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nor-rhagic E.Coli,EHEC),黏附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adhesive E.Coli,EAEC)。
B.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D.其他: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变形杆菌(Prot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克雷伯菌(Klebsi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
②病毒:
A.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B.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C.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
D.其他:星状病毒(Astr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冠状病毒(Corona virus)等。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一些原虫的感染如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col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阿米巴原虫(Entamocba hiltolytica)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非感染因素
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先天性氯化物性腹泻,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等都可引起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者,吃牛乳后48h发生水样泻。
(二)发病机制
不同病因引起腹泻的机制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致病。
1.非感染因素:主要是饮食的量和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积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强,引起腹泻。
2.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量的大小以及微生物毒力(黏附性,产毒性,侵袭性),细胞毒性,其中微生物的黏附能力对于肠道感染至关重要。
(1)细菌性肠炎:主要通过细菌产生毒素作用及细菌侵袭性作用为主要发病机制。
①肠毒素性肠炎:病原菌不侵入肠黏膜,不引起病理形态学上的变化,仅附着于完整的肠绒毛上,通过产生肠毒素致病,典型的细菌为ETEC和霍乱弧菌,其他细菌也可产生肠毒素,如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空肠弯曲菌等,以ETEC为例,通过其菌毛黏附在小肠微绒毛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肠毒素,肠毒素有两种,即不耐热毒素(heat-liable toxin,LT)和耐热毒素(Heat-stable toxin,ST),LT的理化性质,免疫状态及作用机制与霍乱毒素相同,LT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ST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酸鸟苷(cGMP),二者均抑制肠黏膜对钠(同时对氯和水)的吸收,促进氯(同时对钠和水)的分泌,使水向肠腔内渗透,液体积聚于肠道,引起腹泻。
②侵袭性肠炎:病原侵入肠黏膜固有层,引起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渗出性炎症病变,糜烂,溃疡等,造成腹泻,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所致,如志贺菌,沙门菌,EIEC,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志贺菌,EIE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侵犯结肠;空肠弯曲菌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也可累及结肠;耶尔森菌多累及回肠;鼠伤寒沙门菌主要累及回肠和结肠,这类病原菌均能引起痢疾样症状,粪便水分不多,有脓血黏液,可出现痉挛样腹痛;同时具肠毒素作用和侵袭作用的菌株,则可引起毒素性水样腹泻和痢疾样症状。
(2)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目前对轮状病毒(rotavirus)研究较多,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部,严重者累及整个小肠,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细胞变性,微绒毛肿胀,不规则,从而使受累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很快脱落,小肠隐窝部立方上皮细胞(分泌细胞)不受损害,增殖上移修复受损的黏膜上皮,但新生的上皮细胞不够成熟,其酶活性和转运功能较差,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造成吸收面积减少,使水和电解质吸收减少,而且绒毛裸露,造成水,电解质回渗,导致腹泻;微绒毛上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造成双糖如(乳糖)吸收障碍,不能分解的营养物质在肠腔内滞留,被肠道细菌分解,增加肠内渗透压,使水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加重,葡萄糖-钠耦联转运机制发生障碍,进一步造成水,电解质吸收减少,成水样便,晚近国外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上的非结构蛋白NSP4引起类似于细菌毒素的作用,导致分泌性腹泻。
3.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由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低,肠蠕动亢进,使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发生障碍,营养物质的丢失主要是酶功能紊乱引起同化功能障碍所致,蛋白质的同化功能减弱,但仍能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的同化与吸收受到影响,在恢复期,脂肪的同化作用仍低下,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也受到影响,糖耐量试验曲线低,但在急性腹泻,患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丧失,对营养素的吸收可达正常的60%~90%。
症状
病毒性腹泻 |
拒食 |
腹泻 |
面色苍白 |
婴儿褐色或暗绿… |
口唇泛黑 |
腹痛 |
烦躁不安 |
低血钾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28.3%
易感人群
婴幼儿
传染性
感染性腹泻有传染性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
治疗科室
儿科 |
小儿内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
7-10天
治愈率
99%
常用药物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
婴儿健脾颗粒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3000元)
医学检查
血常规 |
粪便显微镜检查 |
轮状病毒抗体(RV Ab) |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
便常规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电子肠镜 |
肠镜 |
心电图 |
建议食物
鸭翅 |
鸡肉 |
南瓜子仁 |
莲子 |
饮食禁忌
腐竹 |
白扁豆 |
螃蟹 |
蛤蜊 |
建议饮食
土豆胡萝卜汤 |
胡萝卜汤 |
马铃薯胡萝卜汤 |
芦荟苹果汁 |
苹果粥 |
糯米粥 |
红枣糯米粥 |
桂圆糯米粥 |
建议药物
乳酶生片 |
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 |
儿泻康贴膜 |
婴儿健脾颗粒 |
婴儿健脾口服液 |
小儿泻止散 |
小儿敷脐止泻散 |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 |
吐泻肚痛胶囊 |
小儿泄泻停颗粒 |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
儿宝颗粒 |
消旋卡多曲颗粒 |
小儿止泻片 |
药物详细信息
谷参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
江西济民可信婴儿健脾颗粒(婴儿健脾颗粒) |
丰海停(消旋卡多曲颗粒) |
杜拉宝(消旋卡多曲颗粒) |
山东百维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桂林南药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三门峡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江西地威婴儿健脾口服液(婴儿健脾口服液) |
杭州胡庆余堂小儿泄泻停颗粒(小儿泄泻停颗粒) |
华润三九小儿止泻片(小儿止泻片) |
广东嘉应吐泻肚痛胶囊(吐泻肚痛胶囊) |
双鹤儿泻康贴膜(儿泻康贴膜) |
江西药都樟树儿宝颗粒(儿宝颗粒) |
江西博士达儿宝颗粒(儿宝颗粒) |
安阳路德小儿敷脐止泻散(小儿敷脐止泻散) |
长春远大国奥小儿广朴止泻口(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 |
健民叶开泰国药婴儿健脾口服(婴儿健脾口服液) |
西安迪赛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 |
江西济民可信婴儿健脾颗粒(婴儿健脾颗粒) |
山东百维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山东百维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三门峡赛诺维乳酶生片(乳酶生片) |
濮阳仲亿小儿泻止散(小儿泻止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