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
描述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合并周围神经病,也称之为副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病(paraproteinemicperipheralneuropathy)。
血液中出现过多的M蛋白时称为单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gammopathy),又称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病或浆细胞病。血液中出现M蛋白对周围神经的病理意义在于M蛋白中包含一种或多种抗髓鞘或轴突膜的抗体,如抗MAG、GM1和GD1抗体。在原因未明的特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有10%合并单克隆丙球病,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中有29%~71%合并周围神经病,提示单克隆丙球病与周围神经病有关。
预防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日常预防
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较好的预防办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加强护理。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血症及血内蛋白异常症,此组疾病也被称为浆细胞病,是一组肿瘤性或具有肿瘤倾向性的疾病,由源自免疫B细胞系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免疫球蛋白而引起。
周围神经髓鞘由多种糖脂和糖蛋白构成,其中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和髓鞘相关蛋白(myelin sheath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的相关抗原。
鞘糖脂包括神经节苷脂(GM)和硫酸糖苷脂,前者根据所含唾液酸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GM1,GM2,GD1a,GD1b,GT1B,GQ1b和LM1,后者包括脑硫脂和SGPG(sultate-3-glucuronyl paragloboside),其中SGPG与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关系最为密切,由于不同抗原的空间分布不同,各自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也不相同,如GM1主要分布在运动神经的髓鞘上,由它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为单纯运动神经病,GD1b主要分布在感觉神经的髓鞘上,因而介导产生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MAG是神经髓鞘上的一种较小的糖蛋白,集中分布在轴周施万细胞膜和髓鞘的结旁襻上,是连接轴突和施万细胞的黏附分子,它含5个类免疫球蛋白区和一个碳水抗原决定簇,该抗原决定簇可以与HNK-1黏附分子发生反应。
(二)发病机制
单克隆丙球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是M蛋白中含有多种直接作用于髓鞘和轴突膜的抗体,如MAG抗体能插入排列紧密的髓鞘板层结构中,并与MAG结合,从而破坏髓鞘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产生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免疫组化研究已经发现周围神经上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动物实验也证实应用MAG,GM和SGPG免疫动物或应用病人的血清被动转移均可成功建立脱髓鞘神经病的动物模型。
腓肠神经活检可见节段性脱髓鞘或轴突变性,有时可见施万细胞增生形成洋葱头样结构,少数病例有单核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可发现髓鞘边缘部有IgM-κ链沉积。
症状
共济失调 |
传导阻滞 |
脱髓 |
医保范围
否
患病率
0.002%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科室
内科 |
神经内科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
康复治疗 |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愈率
70%
常用药物
天麻素胶囊 |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
治疗花费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医学检查
蛋白电泳 |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 |
尿液分析 |
肌电图 |
免疫电泳 |
建议食物
饮食禁忌
建议饮食
建议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
布洛芬颗粒 |
复方羊角颗粒 |
阿咖酚散 |
布洛芬缓释胶囊 |
甲芬那酸片 |
天麻素片 |
布洛芬片 |
对乙酰氨基酚栓 |
天麻素胶囊 |
去痛片 |
颅痛宁颗粒 |
苯妥英钠片 |
三七伤药片 |
药物详细信息
天眩清天麻素胶囊(天麻素胶囊) |
倍乐信(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
济仁颅痛宁颗粒(颅痛宁颗粒) |
正士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 |
牡丹江灵泰甲芬那酸片(甲芬那酸片) |
成都第一天麻素片(天麻素片) |
常州制药去痛片(去痛片) |
哈尔滨华瑞生化布洛芬颗粒(布洛芬颗粒) |
河北东风天麻素片(天麻素片) |
天方药业天麻素片(天麻素片) |
南国布洛芬片(布洛芬片) |
马应龙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栓) |
友南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栓) |
湖北人福成田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栓) |
广西邦琪复方羊角颗粒(复方羊角颗粒) |
天衡苯妥英钠片(苯妥英钠片) |
四川锡成阿咖酚散(阿咖酚散) |
石药布洛芬颗粒(布洛芬颗粒) |
何济公阿咖酚散(阿咖酚散) |
北京曙光阿咖酚散(阿咖酚散) |
山西敬德堂三七伤药片(三七伤药片) |
朗致复方羊角颗粒(复方羊角颗粒) |
同仁堂复方羊角颗粒(复方羊角颗粒) |